18歲,周長海以優異的成績被帝都科技大學錄取,為了給他湊在帝都的生活費,整個周村的人都伸出了援手。
最後給他湊了接近三萬塊錢,這三萬塊錢,也是他整個大學生涯的費用。
坐上火車,周長海把鄉親們的恩情都一筆一筆牢牢的記在了本子上,將來他都要還的。
大學四年,一開始他並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城市生活,看著打扮靚麗的同學,還有他們聊的東西,他都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也是那時候,他的舍友晚上去酒吧玩了,而他則是聽著何昊的廣播,最後給何昊打去了熱線。
倆人也因此結緣,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在何昊的幫助下,周長海慢慢適應了大都市的生活,也找到了一個打工的地方。
半工半讀四年下來,他成功畢業,進入了一家還不錯的科技公司上班。
那時候他很忙,也很充實,一直工作了十年,到了他33歲的時候,包裡已經攢了80萬的存款。
這些年在外的生活讓他眼界大幅度提升,手上也有了一定的資金。
那麼也是時候回報大家的恩情,建設家鄉了。
33歲的周長海也是依然的熱忱,他從公司離開,研究市場,然後決定和其他在東北助農企業一樣開設四季大棚。
回到周村,路還是那個爛路,多少年都沒人修了,地板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還不如土路。
坐著中巴車回村的路上,他更加堅定了要帶大家生活好起來的決心。
後面的事情,就是他籌資,創業,再籌資,再創業的故事,一直到了今天,周村的建設已經很繁華了。
周長海指著最後一張照片,那是前兩年這座大棚翻新擴建後的剪綵照。
他照片裡笑的和現在一樣開心,手裡還抱著一顆西瓜。
李傑他們聽完,都忍不住鼓掌,這是一個真正的勵志故事,一個小地方出來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成就,完全可以拍電視劇了。
大家都在給周長海讚揚的時候,何昊注意到陳奇在低頭思考著什麼,詢問道:
“小奇,在想什麼呢?”
陳奇抬頭:
“沒我也覺得長海哥的故事很好很勵志,不過我也有一個疑惑”
周長海表示隨便問,要是他的經驗能幫到陳奇他們他也很開心。
陳奇也不客氣了,直接說道:
“我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支撐著長海哥你一直走下去的,雖然您說的很輕鬆,但我能感覺到,這一路下來不好走。”
“您當年說實話,身後沒有任何人的幫助,除了鄉親們給您的錢外,可以說您是一個人打拼下來的。”
“這一路上你遇到了好幾次失敗,到底是什麼支撐著您咬著牙,硬是把這件事給幹成的?”
“因為在我看來,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勵志故事,而是奇蹟一般的成就。”
聽完陳奇的疑問,長海大笑一聲:
“你問這個啊,我還真沒想過,不過你說的對,這中間確實有好幾次的突發事件,讓我想要放棄。”
他表情認真了起來:
“但我不能放棄,因為我很清楚,我是這些年來大家和社會接軌的唯一希望。”
“他們當年用了一切力量把我送了出去,我就不可能出去玩一圈就回去繼續跟以前一樣了。”
“我就一個想法,我要回報大家,我要帶大家過上好日子!”
“如果你真要問一個底氣的話那就是我相信!”
“我相信我自己會成功!我相信我能做好!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我自己,那麼憑什麼讓鄉親們相信!!”
“你說的奇蹟很對,現在的周村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