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來的好訊息。
金智宇在家悠哉地逗著兒子,突然接到了華納負責人的電話。
對方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金導,您知道嗎?《燃燒》入圍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而且——”對方頓了頓,語氣猛然高了八度,“還重新整理了《國際銀幕》影評人評分的記錄!”
金智宇愣了兩秒,隨即嘴角勾起一抹笑:“厲害了!”
“是啊!這訊息一出,媒體都炸了!金導,咱們趕緊開宣傳吧!”
金智宇揉了揉腦門,心裡已經盤算起來了。宣傳是必須的,票房得趁這波熱度拉起來!
掛了電話,他立刻召集公司的宣傳部門,佈置了一系列計劃:“電視、網站、社交平臺,全給我轟炸起來!讓觀眾必須知道這電影有多牛!”
第二天一早,金智宇團隊就在stagra和naver等平臺刷屏,《燃燒》戛納入圍、重新整理影評人評分記錄等標籤掛滿熱搜榜。短短几個小時,留言區就炸了:
“戛納主競賽單元?!這不是一般片子能進的地方啊,必須支援!”
“國際影評人都誇瘋了,咱們也得看看,到底有多厲害!”
“雖然聽說很深奧,但是我也要去支援一波!”
,!
幾家主流電視臺開始播報《燃燒》在戛納的紅毯畫面,全鍾瑞,金正賢和崔宇植的鏡頭被反覆播放,三位演員在紅毯上氣質滿分。
主持人還特意強調:“重新整理《國際銀幕》評分紀錄,這是對韓國電影巨大的認可!”
地鐵站、公交車、商場大螢幕,全都是《燃燒》的宣傳海報。金智宇特別選了電影中的經典場景——全鍾瑞在火光中迷離的眼神,旁邊一行字:“韓國驕傲,戛納熱議作品——《燃燒》。”
宣傳鋪開後,網路上炸了鍋:
“聽說國際銀幕的評分紀錄被重新整理了?!咱們電影太爭氣了!”
“全鍾瑞和崔宇植在戛納紅毯的樣子真好看啊,我光看海報就想去電影院支援!”
“感覺有點高深,不過我先買票!看了再說!”
“這電影很難懂嗎?無所謂,反正戛納都說好了,我去看!”
評論區熱鬧得跟過年一樣。
雖然《燃燒》最終沒能拿到大獎,但金智宇對此早有心理準備。
他一邊在家哄兒子睡覺,一邊給宣傳負責人打電話:“戛納這個噱頭咱們已經用得差不多了,趕緊趁熱把電影安排上線,別拖!”
宣傳負責人也很乾脆:“沒問題,金導,這一波熱度能頂不少票房!”
三天後,《燃燒》正式上映,電影首周票房資料出來了——71萬人次!
“71萬啊!還行,還行!”金智宇看著票房資料,嘴上說著“還行”,心裡卻鬆了口氣。
隨著電影上映,韓國觀眾對《燃燒》的熱情越發高漲。雖然很多人表示“沒看懂”,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網上滔滔不絕地發表“高深的見解”。
“導演在這部片子裡用了極簡主義的手法,把慾望、嫉妒和人生的虛無全刻畫出來了!不愧是大師!”
“那個焚燒溫室的象徵意義很深,暗指社會對個體夢想的摧毀,我哭死!”
“老實說,我沒看懂,但電影的攝影和音樂太棒了,氛圍感直接拉滿!”
“不懂就對了,不懂才是藝術。戛納都認可了,咱們也別挑刺了,吹就完了!”
甚至有人調侃:“看《燃燒》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真懂,一種是裝懂。我可能屬於後者,但這樣也很有逼格,哈哈!”
電影的討論度持續發酵,更多觀眾因為“裝懂文化”而走進電影院,票房數字也在不斷上漲。金智宇抱著兒子,看著資料曲線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