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之前寫的計劃書,除了夏瑜雅和何穎,可能幫我的也就李開了。
我不太清楚他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只知道李亦可上次來上海玩的費用全是和他要的。
但這不足以代表他寬裕到能隨便拿出幾十萬借給我,有些情分在涉及到金錢時也可能會變得敏感……
儘管聯絡列表裡還躺著一兩個公子哥,但我是做不到幾年不聯絡,然後突然在某一天張口就是借錢或者某夕夕砍一刀。
我想把店面開到長樂路上的原因是因為這裡年輕人聚集,而我想把自己的這份“善意”傳播開來肯定離不開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網際網路。
轉變一下思路,重點應該是在知名度上,而不是要把店面開的多大。
從為了達到的商業目的來看,一個有餘力才逢場作戲的老闆和一個創業初期就想著幫助他人的年輕人。
後者明顯能避免先富帶動後富理所當然且司空見慣的心理,也更值得被宣傳。
長樂路上開店是不太可能了,這條街已經形成的商業氣候註定它的租金不會便宜。
只能等這個週末見完何穎的媽媽再到其他地方看看。
一想起這件事我還是有些心跳,我怎麼就要見女朋友的家長了呢?
我拍了拍自己有些燥熱的臉,想出去透透氣。
對於在北方生活了四年多的我來說,現在的天氣已經很暖和了,我隨便披了一件外套就出了門。
……
長樂路上一如往常被彩色的燈光點亮,成群坐在路沿的青年手中支著不同顏色的酒水隱喻著自己的心情,在雨水洗過的空氣中隱隱聞到了他(她)們杯中的心情,還夾雜著春枝綠葉的味道。
我雙手揣在衣兜裡,緩慢的走在街道上,偶爾還得側著身子才能透過站到路中間交談的人群。
這也怪不得他們,長樂路上的店面普遍都比較小,與我刻板印象裡的酒吧不太一樣,店裡並沒有太大的空間供顧客駐足。
可偏偏這種坐在馬路牙子上喝酒聊天的方式成了一種街道文化,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居高不下的消費人群導致了路邊的位置也“座”無缺席,於是一些人只能站在路中間薰陶著這種氛圍。
這條街上生意最爆火的無疑就是兩家名為“長樂624”和“公路商店”的酒吧,每到週末,這兩家只佔地十幾平方米的酒吧門前卻擠得水洩不通。
或許何穎當初在瀋陽開的那家酒館的想法就是來自這,只不過因為學校地域的限制才沒有就將那條街也打造成這樣。
很快我就走到了最火的那兩家酒吧附近,剛好今天是週五,兩家店門口依然擠滿了人。
與以往不同的是,路中間停了一輛警車,人群的簇擁好像不再只是喝酒聊天。
我好奇的走上前去,可人與人之間看不到的縫隙讓我完全沒有往裡擠的想法,可即使是我一米八幾的身高也看不見裡面發生了什麼,只能隱約聽到人群裡傳來的爭吵聲。
我拍了拍前面一人的肩膀問道:“哥們你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
那哥們回頭看向我說道:“嗐,不就有人覺得擾民那事嘛這不,又來一這附近住的大爺,和一哥們吵起來,還嚷嚷著要624的老闆把店給關了,店老闆沒辦法,也怕事情鬧大就把警察叫來調解了!”
我點了點頭繼續問道:“你的意思是之前就有人舉報過擾民嗎?”
“哥們你晚上沒來這喝過酒吧其實也不得不承認,這條街上很多時候凌晨了都還全是人,大家喝出興致來了就會一起唱唱歌什麼的,確實是存在擾民的行為,但讓人家老闆關店實在有點沒道理。”
明白只是一場民事糾紛後就沒打算再逗留,隨後和那哥們說了聲謝後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