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影既然邀請了中影,林凡自然也沒忘了上影,雖然在海外發行上,上影並不能幫到什麼。但衝著當初提攜的情分,他也不會一聲招呼不打。
而任中輪知道是一部衝獎片後,態度也跟韓三坪大差不差,興趣缺缺。
眼下國家政策是鼓勵支援商業電影,上影作為國企,想要獲得政績,自然是要響應號召的,投資拍攝賣座商業大片,因此對沖獎文藝片,多少有點輕慢。
倒也不是說上影就不重視文藝片,如果投資的文藝片能獲獎,對上影來說也是政績。
但能達到<政績>標準的,怎麼都得是國際a類電影節,甚至是歐洲三大那種<超a>。只是那種級別的電影節,豈是那麼容易獲獎的。
以戛納電影節為例,平均每年有1800部左右的電影報名參賽,但最終能夠進入主競賽單元,去爭奪那幾個獎項的不超過30部。
華夏電影百年,拿下了柏林金熊的也就5部電影,拿下威尼斯金獅的8部,拿下戛納金棕櫚的更是就1部《霸王別姬》。
其中張毅謀一人就有2座金獅1座金熊,戰績彪炳。
林凡已經用一部《不可饒恕》和一部《健聽女孩》證明了他在商業片領域的天賦,但在文藝片領域,卻還是個純純的新人。
文藝片和商業片,雖然都是電影,但卻完全是兩種型別,前者對導演對劇本要求更高。
在任中輪看來,林凡現在去衝獎,其實還有點早,完全可以再積累個幾年,現在就拍,大機率是要雞飛蛋打。
林凡找到他後,任中輪象徵性的要了1成份額,並保證電影放映時,給予排片上的支援,算是維繫大家的關係了。
林凡也是個人精,當即明白對方的意思,便也不強求。上影位於魔都,雖然是國企,但商業化氣息卻是最重的,這個選擇並不奇怪。
另一頭,中影的動作很快,林凡跟韓三坪那天討論後,很快就有了反饋。
事情和林凡預料的大差不差,李雪建那邊接到邀請後,提出了想看劇本的要求。雖然沒答應,但韓三坪已經打包票,對方會參演。
看座山雕大包大攬的架勢,提出看劇本,大機率也就是走個過場。
至於尊龍,他息影后就定居在加拿大,中影有他的聯絡渠道,但回應卻沒那麼快。有了李雪建那兒得到的經驗,林凡乾脆讓中影用郵件的形式,給尊龍送去了一段男主角的劇本和部分分鏡手稿。
林凡想讓尊龍出演的是《入殮師》的男主角。日版的名字叫<小林大悟>,而在林凡的劇本里,則被簡略為了<林悟>。
這個角色的設定是35到40歲,因為父親出軌,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做事認真負責,但只看眼前,缺乏長遠規劃,性格內向溫柔卻又有些怯懦。
整部電影,都是圍繞主角從新手入殮師展開。開始的茫然,之後接受乃至真心熱愛這份為死者送行的入殮工作,都需要演員透過演技呈現。
目前國內30到50年齡段的男演員裡有這份功力的屈指可數。而且因為之前幾年國內偏愛古裝和年代劇的原因,這些演員的形象上都太過鮮明。
例如陳到明老師,他演技肯定夠,但觀眾一看到這張臉,就想到康熙皇帝,又怎麼會帶入進電影的情緒裡?
還有首位戛納影帝葛憂,年齡合適,至於演技,這位當年可是靠著文藝片在圈裡立足,演技沒得說。
只是自從這幾年跟馮小鋼合作後,他的戲路幾乎就被限定在了喜劇裡。
《入殮師》雖然並不刻意渲染死亡的哀傷氛圍,但作為一部探討生死的電影,卻也要求基本的肅穆莊重。
要是葛大爺參演,觀眾看到那光頭,估計嘴角都壓不住。
其實,這個角色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