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鄭氏水師已經趕來,現在正在與孔有德激戰,相信不久就能將之擊潰!”
就在朱元璋觀察城下的情況時,一個虎賁死士一臉激動地跑來稟告道。
朱元璋先前雖已猜到鄭氏水師會前來,此刻聞報,心中的擔憂才徹底放下,同時對鄭氏的不滿也越發強烈。
不過他也知道,現在不僅不能責罰鄭氏,反而要加以封賞。
當然,這個賞賜必須要比相應的戰功低一些。
因為他相信除了他外,一些有心之人應也看出了鄭氏的圖謀,可普通兵士和百姓卻看不透此點。
在普通人的眼中,只會覺得是鄭氏及時趕到,才挽救了戰局。
所以朱元璋必須要賞賜鄭氏,不然會寒了眾人之心。
但又不能太過,否則會讓有心之人看輕他,要是再群起效之,那絕非大明之福。
因此他必須把握好分寸,不然極容易埋下隱患。
其實處理這種事,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在賞賜中暗含警示。
只是現今大明水師孱弱,短期內尚需依仗鄭氏,加之先前他已褫奪鄭鴻逵的爵位。
若在他們立功後仍予以警告,鄭氏諸人必會不安,極容易適得其反。
為今之計,只能在穩住鄭氏的前提下,繼續分化、削弱他們的力量。
若是此計能成功,倒可省去他不少麻煩。
不然,就只有等大明水師重建後,他才能解決鄭氏水師的隱患。
朱元璋心思電轉後,佯作高興地道:“好,朱成功不愧是咱賜姓之人,果然忠勇!”
“你讓張大彪傳信給朱成功,就說他及時趕來,咱十分高興,讓他再接再厲,務必重創孔有德等人!”
“另外,吩咐張大彪緊守城池,沒有咱的旨意,不可放一人進城!”
虎賁死士愣了愣,有些猶豫地道:“陛下,海上並未見到‘朱’字大旗,鄭氏水師的統兵之人好像是鄭鴻逵將軍。”
朱元璋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
因為若是朱成功統兵,他還可將戰功都記在對方頭上。
可現今來的是鄭鴻逵,而且對方尚未登陸,就已讓眾人知曉,分明是想借此邀功,逼他恢復爵位。
朱元璋想到這,心中不由湧上一股怒火。
不過他並未表露出來,而是一臉平和地道:“好,那就讓鄭鴻逵好生殺敵,待他成功後,咱會好好獎賞他!”
虎賁死士躬身應下後,便匆匆離去了。
朱元璋看著那個虎賁死士遠去的背影,沉思了一會,又將目光投向剛剛出現的一千多人,尋找為首之人。
只是他看了好一會,也沒找出領軍之人,心中又有些疑惑。
這時,東面的炮聲更加猛烈,歡呼聲更是此起彼伏。
城下的女真兵馬似乎受了東面戰局的影響,氣勢逐漸減弱,敢於進城的人越來越少。
多鐸見此情形,立時大怒。
一邊指揮親衛隊攻擊王夫之,一邊督促眾兵士衝鋒。
只是城外多是漢八旗之兵,他們心中本就對多鐸拿他們當炮灰一事不滿。
此刻見局勢逆轉,自是不肯去送死。
不過他們礙於多鐸的淫威,不得不上前,卻也不肯輕易進城。
多鐸本就看不起漢八旗,此刻見他們陽奉陰違,心中怒氣更盛,正要上前訓斥,卻又被一旁的阿濟格制止了。
只見阿濟格對多鐸一番耳語後,多鐸便沒有再催促眾兵士衝鋒,而是指揮兵士對王夫之等人進行圍攻。
朱元璋見狀,知多鐸已準備退兵,立刻對身旁的傳令兵道:“你即刻傳令,令城內的兩千精銳火速趕來!”
傳令兵聞言,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