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都市言情 > 朱元璋穿越崇禎 > 第139章 攪局者

第139章 攪局者 (第1/3頁)

“枉顧皇恩、目無法紀、擁兵自重、怯於大戰,可殺!”

朱元璋在看完劉文炳的信後,又在崇禎的記憶中查詢有關左良玉的資訊,結果首先冒出來的就是這句充滿怨恨的指責之語。

緊接著又出現了左良玉的種種不法行為,有崇禎八年駐軍許州,坐視鳳陽皇陵被毀的。

有崇禎九年嵩縣之戰,畏戰逃回,卻偽傳捷報的。

有崇禎十年不遵號令,滯留舒城,縱兵擄掠婦女,致使淅川陷落的。

有崇禎......

在崇禎的記憶中,滿是左良玉擁兵自重,怯於大戰的情景。

特別是在崇禎十三年的川陝之戰中,由於左良玉視楊嗣昌的九檄為無物,拒不出兵平叛。

致使張獻忠從容出川,攻下襄陽,誅殺了襄王朱翊銘,從此拉開了大明敗亡的序幕。

也正是因此,崇禎恨透了左良玉,認為他該殺,卻又因為叛軍勢大,無人可用,不得不委曲求全地對他委以重任。

以至左良玉現今擁兵二十餘萬,雄踞武昌等地。

朱元璋看到腦中的這些資訊,不禁微微搖頭。

他搖頭倒不是因為左良玉罪大惡極,而是覺得崇禎太過偏激。

因為若左良玉真是個膽小怕死,毫無遠見的人,絕不可能在眾多戰將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方霸主。

或許左良玉是很壞,但身為帝王,絕不能因為他壞,就否認他的長處。

特別是手握生殺大權的君王,若不能理性分析,全憑感情行事,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果然,當朱元璋將這些負 面資訊都清理後,崇禎的記憶中又出現左良玉在遼東從軍時,連續在松山、杏山下作戰,取得頭功的記憶。

還有崇禎五年,農民軍自王屋山進入河南,意圖攻佔懷慶,左良玉臨危受命,第一次獨自領兵作戰,卻大獲全勝,打的農民軍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崇禎十一年,左良玉識破假扮官軍準備偷襲南陽的張獻忠,殺得對方丟盔棄甲,左良玉更是一箭射中張獻忠肩膀,若非張獻忠的部下拼死相救,恐怕歷史已經改寫。

......

朱元璋查閱完崇禎腦中的記憶後,眉頭不由皺得更深了。

因為從這些資訊來看,左良玉不僅不是庸才,而且還頗有謀略。

現今戰局混亂,若左良玉真有異心,危險程度恐不會低於李自成。

但是從以前的情況來看,左良玉最多也就是為了他的利益,不遵號令,可現在為何卻想要收服吳三桂,殲滅鞏永固等人?

是受到了李自成等人的啟發,想要自立?

還是南方那個神秘的勢力在暗中操縱?

朱元璋想了想,就排除了左良玉想要自立的可能性。

因為李自成是明著造反,而左良玉卻一直打著忠君愛國的旗幟。

若是他敢公然反叛,到時不僅那些支援他的地主會反對,恐怕他手下的兵將也未必會服從。

此點從這次勤王就可看出端倪,因為左良玉若要反叛,根本就不用理會勤王之事。

可左良玉雖遲遲未動,最後還是派了馬進忠、王允成率軍前來。

雖說王允成前來另有目的,但他明面上仍是代表左良玉來勤王的,由此可見左良玉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朱元璋之所以認為左良玉是受南方神秘勢力的指使,而不是他本人就是那個神秘勢力,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左良玉是個孤兒,在遼東得到侯恂的賞識,才以戰功崛起。

而明朝後期,重文輕武之風十分嚴重,以左良玉的身份、背景,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京城和南方文官清流,功臣勳貴的認可。

雖說左良

最新小說: 重生90年,帶著妻兒逆襲人生 萬般皆是我,我為奇蹟的化身 打工人瘋狂快穿 諜戰:我是螺絲刀,臥底76號 大金國 高武:蟲群吞噬萬物,我既是天災 八零打獵:睜開眼,回到父母分家那一天 修真歸來,開局被導彈攻擊 我們的虛無 本命花卉普通?我能無限升級花卉 六零年代:系統每天帶我尋寶 前腳剛分手,後腳她成輔導員了? 特殊年代:每天簽到才領一元? 變成美少女的我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青梅是個戀愛腦,非我不嫁怎麼辦 高武紀元:提取主宰 覺者之鷹! 那些年,我辜負的女人們 窮小子當上總經理 文娛:一首起風了震驚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