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見已成功挑起索尼和鰲拜的疑心,心中一陣得意後,又繼續說道:“要知先帝駕崩時朝野震驚,流言紛飛,再加上皇八子之事,若是肅親王登基,你們可想過後果?”
“中宮太后正因為有此擔心,才委託我出面調解,擁立皇九子登基。”
“除了他聰明睿智外,更因為他年紀尚小,絕不可能捲入到此事中。”
“也只有這樣,才能平息朝野的議論,穩住我大清的江山......”
索尼和鰲拜聽著多爾袞的講述,臉色接連數變。
多爾袞說完後,又一臉平靜地看向他二人道:“本王原不想說這些陳年舊事,只是現在我大清看似強大,其實危機四伏。”
“先不說蠢蠢欲動的漠西、漠北蒙古,就是漠南各部,也是居心叵測,此次大戰僅有太后孃家出兵,就可見一斑。”
“若我們此刻還不能團結對外,一旦江山有損,將來又有何面目去九泉下見太祖、太宗......”
多爾袞說到最後幾度哽咽,卻仍強忍悲痛,不肯讓自己失態。
索尼見到多爾袞的舉止,不僅沒有生出輕視之心,反而對其有些改觀,同時心情也越發沉重。
原來索尼曾是皇太極的侍衛,因他才能出眾,深受皇太極的喜愛,並數次破格提拔。
而他在諸多戰役中,也被皇太極的英勇和睿智折服,加之深受重恩,曾發誓以死相報。
所以在皇太極驟然駕崩後,他才會連性命都不顧,也要堅持讓皇子繼承大統。
儘管他最初的設想並未成功,但登基的福臨同樣是皇太極的兒子,他也覺得十分欣慰。
不過他知道,福臨登基只是一個開始,要真正讓皇太極的子嗣坐穩江山,路還很長。
因此在兩黃旗眾人以為大功告成,相互慶祝時,他仍不敢有絲毫懈怠,派人四處查探訊息。
不久,他就得知代善的第二子碩託和侄兒阿達禮四處活動,有意推翻福臨,擁立多爾袞為帝。
而且他還得到訊息,說代善和多爾袞皆已知曉此事,卻都置身事外,心中更加擔憂。
雖說他先前已經想到此事,在確認福臨的帝位後,也曾提議由代善帶著八旗旗主一起盟誓,發誓若有人敢違背協議,天下共擊之。
而他也與兩黃旗的譚泰、圖賴等人在三官廟盟誓,發誓忠心輔佐幼主。
但通曉滿、蒙、漢文化的他知道,所謂的誓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就是一個笑話。
他知代善老邁昏庸,耳朵又軟,加之碩託和阿達禮又是對方的兒子和孫子。
若讓碩託說服代善,多爾袞就會得到兩白、兩紅旗的支援,再加上兩黃旗中也有一些首鼠兩端之人,到時大清內部必會內鬥不斷。
因此,他不惜冒險收集證據,隨後又約譚泰、圖賴等人去勸阻代善。
沒想到譚泰、圖賴臨陣失約,而代善也佯作不知。
他激憤之下,將證據一一拿出,怒斥代善背信棄義。
代善被他的氣勢鎮住,語氣不由緩和了些。
他見狀,又藉機痛陳厲害,勸說代善圈禁碩託和阿達禮,以免給家族帶來禍事。
沒想到代善竟也是個狠角色,直接將碩託和阿達禮斬殺,這才平息了此事。
之後在多爾袞、豪格的爭鬥中,他也極力維護福臨和布木布泰。
而且為了分散多爾袞的注意力,減輕布木布泰母子的壓力,同時也避免多爾袞獨大,他和布木布泰商議後,又假裝投靠豪格,藉此維持盛京的平衡。
只是此刻聽到多爾袞的話,他覺得自己似乎中了別人的算計,面色越發凝重。
就在索尼思索之時,多爾袞已經停了下來,暗暗打量他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