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儘管他當時已是聲名狼藉,卻並不驚慌,依然據理力爭。
直到他接到一個同窗的傳信,說縣衙正準備以妖言亂政的罪名捉拿他時,他才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他也知道這是欲加之罪,根本辯無可辯,便連夜逃跑。
哪曉得江南的那些士紳都恨毒了他,對他一路窮追猛打,不僅有官府的通緝,還有民間的懸賞,讓他避無可避。
無奈之下他只得逃來北方,沒想到那些人得知他到北方後,竟仍不肯放棄,先後派了不少人來追殺他。
最後李璡只得隱姓埋名,投到沈家做了個佃戶,才避過了那些人的耳目,過了些安靜的日子。
後他又得朋友相助,本想以李長儒的身份參加科舉,待有功名後再為自己伸冤。
卻沒想到文舉比武舉更加黑暗,他屢試不中,蹉跎了那些好年月。
朱元璋聽完李璡的講述,沉默了一會,道:“好,你的委屈咱都知道了。”
“咱就封你一個戶部員外郎,算是對你這些年的補償吧!”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在場之人皆是一驚。
李璡聞言,連連叩頭道:“草民叩謝天恩,從今以後,草民定當竭盡全力,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元璋扶起他,道:“好了,大敵當前,你也不用再弄這些虛禮,且隨咱回宮商討退敵大計!”
李璡見狀,急忙擦拭掉眼角的淚水,同時再次謝恩。
朱元璋笑了笑,接過王承恩遞過的馬韁,翻身上馬,疾馳而去。
李若璉匆匆交代後,又找來兩匹馬,與李璡一起朝皇城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