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在大明的京城,街道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百姓們穿梭於各種店鋪之間,琳琅滿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京城的集市上,一位名叫蘇瑾的年輕書生正好奇地張望著周圍的一切。他身著一襲青衫,手持摺扇,面容清秀,眼神中透著對這繁華景象的驚歎。蘇瑾心中暗自思忖:“這京城的繁華遠超我之想象,不愧是大明的都城。”他腳步輕快地在人群中穿梭,時不時停下與攤主交談幾句。
不遠處,一位名叫林伯的老工匠正在專心致志地雕琢著一件木製品。他粗糙的雙手猶如靈動的蝴蝶,在木料上翩翩起舞。木屑紛紛揚揚地飄落,逐漸顯露出一個精美的木刻麒麟。林伯微微眯著眼,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心中想著:“我這手藝可是祖輩傳下來的,如今在這太平盛世,定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大明工匠的精湛技藝。”
這時,蘇瑾走到了林伯的攤位前,眼中滿是敬佩之色。他輕輕揮動摺扇,微微躬身說道:“林伯,您這手藝真是巧奪天工啊!這麒麟彷彿要活過來一般。”林伯抬起頭,笑著擺擺手道:“小書生過獎了,這都是些小玩意兒。如今咱大明繁榮昌盛,老漢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給這熱鬧的集市添些物件。”
蘇瑾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周圍的攤位,感慨道:“是啊,林伯。您看這集市上,絲綢、瓷器、茶葉應有盡有,還有許多新奇的玩意兒,都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這都是陛下治理有方啊。”林伯贊同地應和道:“沒錯,自陛下登基以來,輕徭薄賦,鼓勵商貿,咱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在一家綢緞莊裡,老闆娘柳氏正熱情地招呼著顧客。店內掛滿了色彩斑斕、質地柔滑的絲綢。柳氏身著一身華麗的綢緞衣裳,笑容滿面地向一位富家夫人介紹著新到的貨品。“夫人,您瞧瞧這匹絲綢,這可是從江南運來的上好料子,顏色鮮豔,質地柔軟,做成衣裳穿在身上,定能讓您光彩照人。”柳氏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撫摸著絲綢。
富家夫人輕輕捻起絲綢的一角,仔細端詳著,眼中露出滿意的神色。“確實是好料子,老闆娘,這價格可還有商量的餘地?”柳氏抿嘴一笑:“夫人,您是常客,我自然會給您一個優惠的價格。”兩人討價還價間,氣氛融洽。
而在京城的另一邊,一座宏偉的工坊內,傳出陣陣機器運作的聲音。工匠們正在忙碌地製造著各種新型器械。一位名叫陳宇的年輕工匠,正全神貫注地除錯著一臺新研發的水力紡紗機。他額頭上佈滿了汗珠,眼神卻異常專注。他心裡想著:“這紡紗機若是能改進成功,定能大大提高紡紗的效率,為大明的紡織業做出貢獻。”
他的師傅李老工匠在一旁指導著,不時點頭稱讚。“宇兒,你這想法很不錯。如今陛下重視科技發展,我們這些工匠也要努力創新,為大明效力。”陳宇用力地點點頭:“師傅,我明白。我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在皇宮中,朱銳正與幾位大臣商議著國家的發展。御書房內,氣氛莊重而熱烈。朱銳身著明黃色的龍袍,坐在龍椅上,目光堅定地看著大臣們。“如今我大明商業繁榮,科技也有了不少進步,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諸位愛卿,可有什麼良策進一步推動大明的發展?”
工部尚書高谷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勵民間匠人創新。同時,繼續拓展海外貿易,讓大明的商品流通到更遠的地方。”朱銳微微頷首,思考片刻後說道:“高愛卿所言甚是。但在拓展海外貿易時,需加強對海商的管理,確保貿易安全有序。”
禮部尚書陳循接著說道:“陛下,我們還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更多的學堂,培養人才。不僅要培養精通經史子集的文人,還要培養擅長科技、工藝的能工巧匠。”朱銳眼中露出讚許之色:“陳愛卿的想法很好。人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