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國被大明軍隊徹底佔領之後,整個國家仿若陷入了一種特殊的平靜。這平靜不過是戰爭後的暫時安寧罷了,城市的斷壁殘垣和尚未乾涸的血跡時刻都在訴說著不久前那場殘酷戰事的慘烈。
錢欽心裡清楚,此次出征的關鍵目標之一便是銀礦開採。如今出雲國已在掌控之下,銀礦開採計劃必須儘快開啟。於是,他立刻派遣使者快馬加鞭趕回福建,向當地官府和富戶傳達招募礦工的訊息。
這訊息在福建一傳開,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許多貧苦百姓聽聞有這樣的機會,儘管深知遠渡重洋危險重重,但一想到能改善家人的生活,便踴躍報名。官府和富戶們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紛紛積極響應配合。畢竟,一旦銀礦開採成功,這對大明的經濟以及他們個人財富的增長,那可是有著難以估量的好處啊。
在招募過程中,官府可是進行了嚴格篩選。優先挑選那些身強體壯且有挖礦經驗的男子。被選中的礦工,年齡大多在二十到四十歲之間,他們來自福建的各個地方,有深山裡的獵戶,海邊的漁民,還有農田裡的農夫。
為了確保礦工們能順利抵達出雲國,官府和富戶們共同出資,準備了充裕的物資。這些物資涵蓋了大量糧食、挖礦工具、簡易居住帳篷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同時,還安排了專門用於運輸礦工的船隻。這些船隻雖比不上出征的戰船那般龐大堅固,不過應對海上風浪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出雲國這邊,錢欽著手組織士兵對境內的銀礦資源展開詳細勘探。出雲國的地形複雜多變,山脈、森林與河流交錯縱橫。士兵們在當地熟悉地形的百姓帶領下,翻山越嶺,探尋銀礦的蛛絲馬跡。
一番辛苦探尋之後,終於在出雲國的北部山區發現了幾處頗具潛力的銀礦礦脈。這個訊息讓錢欽大喜過望,他馬上安排士兵和一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在礦脈附近規劃礦區。
首當其衝的便是礦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士兵們和工匠們齊心協力,砍伐樹木,建造起簡陋的房屋,這些房屋將用作礦工們的住所和物資倉庫。同時,還挖掘了排水渠,以防雨水在礦區內積聚影響挖礦作業。
隨著礦區初步建成,從福建運送礦工的船隻也開始陸續抵達出雲國。一艘艘船隻停靠在出雲國的海岸邊,礦工們懷著既忐忑又好奇的心情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他們大多是第一次背井離鄉,遠離親人,來到這異國他鄉。下船之後,他們被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名經驗老到的礦工擔任組長,負責帶領大家進行挖礦工作。
在銀礦開採的組織管理上,錢欽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制度。每天清晨,伴隨著號角聲,礦工們起床,簡單洗漱後吃早飯。早飯雖只是簡單的粥和乾糧,但也足夠支撐他們一上午的體力勞動。吃過早飯,礦工們就拿著工具,在士兵的押送下前往礦區。
之所以安排士兵押送,一是為了保障礦區安全,防止出雲國的殘餘勢力或者其他意外情況危及礦工生命;二是為了監督礦工工作,確保開採效率。
到達礦區後,礦工們各司其職開始工作。一些人負責挖掘礦石,只見他們揮舞著鐵鎬,用力地向岩石砸去,眼睛緊緊盯著,不放過任何一塊可能含有白銀的礦石。另一些人則負責將挖出的礦石運送到地面,這可是個苦差事,他們要揹著沉重的礦石,沿著狹窄的礦道艱難前行。
挖礦過程中,礦工們常常遇到各種難題。有些礦道狹窄得只能側身透過一個人,而且空氣稀薄,讓人呼吸困難。工匠們為解決這個問題,製作了簡易通風裝置,將新鮮空氣引入礦道。
還有些地方的岩石堅硬無比,普通鐵鎬根本難以挖掘。這時就得使用炸藥炸開岩石,可炸藥使用必須萬分謹慎,稍有差池就可能引發危險。錢欽專門安排熟悉炸藥使用計程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