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裡伺候的太監和宮女們都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深知此刻皇帝正在思考著重大的事情,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只有閣內的香爐中散發出來的香菸嫋嫋升起,那淡淡的香氣瀰漫在整個暖閣,沁人心脾。
朱銳突然停下了腳步,開口說道:“去,把王先生找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不多時,王振便屁顛屁顛地從門外小跑著進來了。
他的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微微彎著腰,一副恭順無比的模樣。
朱銳指了指桌上的奏摺,問道:“王先生,這奏本是今天才呈上來的嗎?”
王振連忙伸著腦袋看了一眼,然後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萬歲爺,這份奏本是昨個奴婢就收上來的。奴婢覺得這個事關重大,需要萬歲爺您親自審閱,所以一直留到了今日。”
朱銳微微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光芒,心中又開始琢磨起來:“這王振倒是機靈,知道此事重要。不過,他會不會也有自己的心思呢?畢竟這宮中之人,心思都難以捉摸。”
他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道:“你立刻去傳旨,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及六部尚書都進宮來,朕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
“奴婢遵旨。”王振說完,轉身便匆匆去傳旨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約莫有一個時辰的功夫,內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禮部尚書胡濙、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于謙、戶部尚書王佐、工部尚書高谷、刑部尚書俞士悅等八位朝廷重臣都陸續來到了皇宮。
夜晚的乾清宮暖閣裡,燭光搖曳,顯得格外亮堂。
暖爐中的火炭也新增了不少,散發出陣陣溫暖的氣息。
朱銳端坐在正中,他的目光緩緩地掃過閣內的八位大臣。
每一位大臣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他們深知今晚的會議關乎著國家的未來。
朱銳清了清嗓子,緩緩地說道:“今日,戶部右侍郎陳循給朕上了一個奏本。陳卿希望朕能儘快正式行冊封太子的儀式。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得此言,皆顯露出驚愕的神情。他們皆深知立皇太子此等事宜乃是皇帝的家事,大臣們通常對此都是極力迴避的。
一方面,他們唯恐自己言語有失,致使皇帝認定自己結黨營私;另一方面,他們亦憂慮倘若自己未曾提議的皇子日後繼承大統,那自己必將遭遇大難。
朱銳看著眾人沉默不語的樣子,心中已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他揮了揮手,對王振說道:“王先生,你們都退下吧。”
“奴婢遵旨。”
眾人看著宮女太監們紛紛退下,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朱銳再次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有什麼話請直言,朕不會怪罪。”
英國公張輔率先開口了。
他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拱手說道:“皇上,老臣以為既然皇上已經立了太子,那我大明的國本就穩了,這是大明子民的福氣啊!不過,至於何時行冊封大禮,還需皇上您仔細斟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
內閣首輔曹鼐接著說道:“皇上,臣也覺得英國公所言極是,立了太子,國本便安。但冊封儀式的時機,確需慎重考慮。”
工部尚書高谷也點頭附和道:“皇上,臣附議。此事關係重大,需從長計議。”
禮部尚書王直說道:“皇上,臣以為當下應先穩定局勢,冊封之事可徐徐圖之。”
禮部尚書胡濙、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俞士悅等人皆附和張輔的意見。
然而,于謙卻有著不同的意見。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