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那充滿創新活力的工坊深處,經過工匠們無數個日夜的鑽研與打磨,一款名為“大明腳踏車”的新型交通工具終於研製成功。這腳踏車有著獨特的魅力,它的木架散發著古樸的氣息,卻又因巧妙的設計而顯得輕盈,鐵輪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特有的光澤,彷彿在訴說著它的堅韌與不凡。然而,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剛現世時往往被世俗的塵埃所矇蔽,這腳踏車在推廣之路上卻遭遇了重重險阻,每一道難關都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首當其衝的便是那令人頭疼的價格問題。這腳踏車的製作工藝複雜得如同精巧的迷宮,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大量的工時。那些複雜的榫卯結構,必須嚴絲合縫地拼接木架,稍有差池,整個車架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影響。而鐵輪的打造更是精益求精,要經過反覆的煅燒、捶打和打磨,才能保證其強度和光滑度。如此繁雜的工藝,使得成本如火箭般飆升,高昂得讓普通百姓只能望而卻步。
在京城那熱鬧非凡的集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一輛嶄新的腳踏車靜靜地停放在角落,宛如一位孤獨的舞者,等待著觀眾的喝彩,卻只迎來了懷疑和不解的目光。一群人圍在腳踏車周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一位大媽滿臉皺紋,眼神中透著質樸與疑惑,她皺著眉頭,用手指著腳踏車,對身旁的人說道:“這玩意兒能走嗎?看著就不靠譜。你看看,沒馬拉,沒牛拽的,就靠那兩個腳蹬,能有啥用?”
旁邊一位大叔附和道:“是啊,咱祖祖輩輩都用馬車、牛車,穩穩當當的。這新東西,誰知道會不會走到一半就散架了。”
人群中傳出一陣鬨笑聲,大家都對這陌生的腳踏車充滿了不信任。
而另一邊,一些家境殷實的人雖然對腳踏車有些好奇,但聽到價格後,也紛紛搖頭。
“這也太貴了!都能買一輛上好的馬車了,誰會花這個冤枉錢。”一位富商模樣的人不屑地說道。
這一幕,只是腳踏車推廣困境的一個縮影。百姓們對傳統的馬車、牛車早已習以為常,它們就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安全、可靠。而這突然冒出來的腳踏車,就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怪物,讓人本能地產生牴觸情緒。
訊息很快傳到了朱銳耳中,他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若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這耗費大量心血研製出來的腳踏車就只能成為工坊裡的一件擺設,無法為大明的交通革新發揮作用。
朱銳下定決心,他眼神堅定,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閃耀著智慧與決斷。他下令降低成本,讓工匠們尋找更廉價的材料替代那些昂貴的部件。他深知這並非易事,但為了大明的發展,必須嘗試。
在工坊裡,工匠們接到命令後,立刻忙碌起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皺著眉頭,心中思忖:“要降低成本又不能影響腳踏車的質量,這可真是個難題啊。這木架的材料,得找一種既結實又便宜的才行。”他一邊翻看著各種木材樣本,一邊與其他工匠討論著。
“這松木怎麼樣?價格比原來的檀木低很多,就是質地稍微軟了些。”一位年輕工匠提議道。
老工匠搖搖頭:“松木怕是不行,承重能力不夠。我們再看看其他的。”
經過多次試驗和比較,工匠們終於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木材,它的價格低廉,卻有著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可以很好地替代原來昂貴的木架材料。
鐵輪的改進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位鐵匠師傅拿著新的設計圖紙,對徒弟們說:“咱們得把這鐵輪的結構改一改,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鍛造工序,同時還要保證它的耐用性。”徒弟們紛紛點頭,拿起工具開始嘗試。
在解決成本問題的同時,朱銳還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來提高民眾對腳踏車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