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乾昌十年,春末的風輕輕拂過紫禁城的角角落落,“豐潤園”內依舊靜謐如昔,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彷彿世間一切的喧囂與紛擾都被那高高的宮牆阻隔在外。
然而,在這看似平和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一抹淡淡的哀傷,因為朱銳的人生,已然如同西垂的落日,即將走到盡頭。
這些日子以來,朱銳的身體愈發衰弱,往昔還能在園中悠然散步、品茶讀書的他,如今卻只能臥病在床,形容憔悴。
他的面龐消瘦得厲害,顴骨高高凸起,眼眶深陷,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眼如今也變得黯淡無光,彷彿生命的燭火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緩緩熄滅。每一次艱難的呼吸,都像是在與這塵世做著最後的抗爭。
朱見泓得知父親病重的訊息後,心急如焚,放下手頭所有的政務,第一時間趕到了“豐潤園”。
他踏入寢室的那一刻,看到病榻上虛弱的父親,眼眶瞬間紅了,滿心的悲慼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他快步走到床邊,輕輕握住父親瘦骨嶙峋的手,聲音顫抖地喚道:
“父皇,兒臣來了,您怎麼樣了?”
那聲音裡帶著濃濃的擔憂與不捨,彷彿只要他這一聲呼喚,就能將父親從病魔的手中奪回。
朱銳艱難地睜開眼睛,看到兒子滿臉的關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開口安慰兒子,可喉嚨乾澀,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
“泓兒……莫要擔心,為父……咳咳……”
話未說完,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那咳嗽聲彷彿要將他的心肺都震碎一般。
朱見泓見狀,眼眶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來。他連忙伸手輕輕拍打著父親的後背,試圖緩解他的痛苦,嘴裡不停地念叨著:
“父皇,您別說話了,好好休息。兒臣已經命太醫院全力診治,您一定會好起來的。”
可他心裡卻清楚,父親這一回,怕是凶多吉少,想到這裡,他的淚水更是止不住地流淌,打溼了父親的手背。
朱銳喘息稍定,又強打起精神,微微抬手,示意兒子靠近些。朱見泓趕忙俯身,將耳朵貼近父親嘴邊。朱銳氣若游絲地說道:
“泓兒,為父這一輩子,見過風風雨雨,如今走到這一步,心中並無遺憾。只是放心不下你,這大明江山……”
朱見泓眼眶通紅,急切地回應:
“父皇,您放心,兒臣定當傾盡心力,守護好大明。這些年,您的言傳身教,兒臣一刻不敢忘。”
朱銳嘴角泛起一絲笑意,眼中滿是欣慰:
“記得初登皇位時,朕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朝堂之上,各方勢力暗流湧動,朕為了站穩腳跟,日夜苦讀,鑽研權謀之術,向于謙他們請教治國方略,才逐漸穩住局面。”
朱見泓輕輕點頭,回憶著往昔:
“兒臣知曉,父皇當年的艱辛。兒臣如今理政,也常有諸多難題,好在有父皇從前的鋪墊,還有賢臣輔佐。”
朱銳輕輕拍了拍兒子的手:
“治國不易,要以百姓為本。你看這些年,大明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文化蓬勃發展,朕看著歡喜。權力、榮耀皆為浮雲,能為百姓謀福祉,才是真。”
朱見泓銘記於心,應道:
“兒臣明白,定不負父皇所望,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這最後的時光裡,朱銳靜靜地躺在床上,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
清醒之際,腦海中便如走馬燈般閃現出自己穿越到大明朝後的一生。他彷彿又回到了初來乍到之時,面對這個陌生而又充滿挑戰的世界,心中滿是懵懂與惶恐。
那時候的他,對大明的一切都知之甚少,不懂朝堂權謀,不知民生疾苦,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磕磕絆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