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面臨著一個棘手且極為嚴峻的問題:遼國南府宰相耶律沙帶領的遼國龐大軍團沒有朝他駐守的石嶺關撲來,遼軍選了一條能夠繞過石嶺關從東面直撲太原的小路趕來增援北漢。
這個時候我們就得提到一下遼軍第二路援軍的主帥耶律斜軫了,因為這次遼軍沒有選擇經過石嶺關撲向太原極有可能就是耶律斜軫的主意,這位遼國的南院大王早在十年前趙匡胤親征北漢時就曾與當時的遼國北院大王耶律屋質一道統兵南下救援太原。當年耶律屋質得知遼軍先鋒部被宋軍名將何繼筠堵在石嶺關一頓胖揍後便學乖了,他隨即選擇避開石嶺關找到了一條為人所忽視的小路併成功地經由太原城東北方向的白馬嶺直達太原城下,耶律屋質的這一招其不意最終迫使趙匡胤不得不下令宋軍全師班師。
這一次救援北漢耶律屋質沒有來,因為這位當年幾乎憑藉一己之力讓遼國免於皇族內戰之禍的國之柱石早在六年前就去西天取經了,但這一次他的徒弟耶律斜軫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縱觀耶律斜軫的戎馬生涯,這人的身上幾乎沒有傳統印象中游牧民族將領所特有的那種狂暴和蠻橫的特質,他是一個另類,是一個典型的智將,但在需要他展露鐵血和殘酷的時候他又會化身為一頭兇猛的惡狼。相比耶律屋質,耶律斜軫在謀略上可謂是深得其真傳,但在戰場上的廝殺中耶律斜軫卻又比前者兇悍得太多。
對於耶律斜軫來說,十年之後再次發兵救援北漢可以說是輕車熟路,甚至可以說是劇情地再度重演,只不過這一次在石嶺關駐防的宋軍將領由何繼筠換成了郭進。有了十年前成功地繞過石嶺關趕到太原城下救援北漢的經驗,耶律斜軫於是決定給宋軍來一個噩夢重現 ,他要讓郭進也嘗一嘗當年何繼筠被他戲耍的滋味。
耶律斜軫的這個想法得到了遼國前軍主帥耶律沙和監軍耶律敵烈的贊同,於是遼軍在行進至石嶺關以北之後突然改變行軍路線轉而向東南方向的盂縣行軍,當年耶律屋質正是率領遼軍從盂縣的白馬嶺突然殺出崇山峻嶺的包圍然後直奔太原城下。耶律斜軫的這個小算盤打得是那叫一個叮噹響,可聰明一世的他卻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十年前宋軍吃了耶律屋質的暗虧讓趙匡胤最後不得不下令撤軍,有了這樣的一個堪稱奇恥大辱的前車之鑑,宋軍又怎麼可能不長記性?你耶律斜軫就算想要聲東擊西,可你也要做個樣子出來才行,你至少要派點人到石嶺關去騷擾一下郭進,可耶律斜軫的選擇是全軍繞過石嶺關直撲白馬嶺。他把郭進當成了一個沒有記憶力的白痴,而他也將為自己的輕敵和大意付出慘痛的代價——用遼軍數以萬計的生命為代價。
這邊的郭進在石嶺關等了好幾天也不見遼國人的影子,就在他抓耳撓腮的時候,一份緊急軍報被送到了他的手中:遼軍已經繞過了石嶺關,此刻正在向白馬嶺方向運動。
郭進得報之後大驚:我說怎麼沒看見遼國人?原來這幫人又想故伎重施!你們當我郭進是傻子嗎!
震驚之餘,郭進隨即也明白了自己眼下所面臨的形勢有多麼嚴峻。他現在駐守的石嶺關距離白馬嶺足有一百多公里,他現在必須要星夜兼程趕在遼國人之前到達白馬嶺,他必須要在那個地方將遼國人堵住,因為一旦遼國的騎兵透過白馬嶺進入曠野之地就會讓局面徹底失控,他將成為第二個何繼筠,成為遼國人的又一個天大的笑話。還不止如此,如果遼軍到達了太原城下,那麼此刻正在攻城的宋軍就將腹背受敵,到時候遼國人與北漢人再來個內外夾擊,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一定要趕在遼國人之前到達白馬嶺,絕不能讓遼國人越過白馬嶺——這是郭進腦子裡唯一的念頭!
郭進隨即頂盔披甲跨上了自己的戰馬,隨著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