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步步地接管他們的地盤甚至是軍隊,此時的他們除了叩謝皇帝的恩德之外再無任何的可為之舉。
趙光義這一招堪比趙匡胤當年對石守信等禁軍高階將領的杯酒釋兵權。不過,相較而言,趙匡胤用的是他的仁德以及他在軍中威信讓石守信等人幾乎是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兵權,而且趙匡胤在做這件事之前也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精心算計。
要知道石守信等人當時就是京城禁軍的統兵大將,只要他們願意隨時都可以立馬造反。兩相對比之下,趙光義的舉動就顯得卑劣和陰損了很多,他的這次“杯酒釋兵權”分明就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可是,就算是手段陰險了一些,但這對於趙光義來說又能怎樣呢?他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了,在他所認知的世界裡,人生向來只以成敗論英雄,對他這樣的人來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根本就沒有什麼心理負擔可言。
再多說一句,我個人覺得兩宋的所有帝王裡趙光義跟後來的趙構是最像的,我說的是工於心計這方面,他倆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如果將這兩人對換一下時空,很有可能歷史的走向根本不會有任何的變化。趙構在收取張、韓、劉、嶽四位大將的兵權之時也是幹得那叫一個“漂亮”,換了趙光義去做這事估計都未必能比趙構做得更好。總而言之,趙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絕對是趙光義的嫡傳後人。
,!
好了,視線收回。
不得不說,趙光義對節度使大人們這一頓拳打腳踢可謂是相當“精彩” 。他先是相繼向趙普和杜審進開刀,就此收了節度使的支郡管轄權,再又拿向拱等人開刀,就此剝奪了武將出身的節度使大人的軍權。 趙普,杜審進以及向拱等四人可以說是節度使裡面的領袖級人物,既然這些人都不敢輕舉妄動,那麼下面的那些小魚和小蝦又敢有什麼不軌的舉動嗎?
擒賊先擒王,這就是趙光義的策略!
擒賊先擒王無疑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成了自然什麼都好說,可一旦把事情搞砸了就只能是雞飛蛋打的局面,甚至是有讓自己陷入覆滅的風險。比如意圖讓自己的義兄李從珂搬家並就此剪除其勢力的後唐皇帝李從厚,再比如意圖將石敬瑭的勢力給清除但卻重蹈了李從厚覆轍的李從珂,這兩位後唐的皇帝也是想擒賊先擒王,可他們最後不但沒有抓住賊反而被他們口中的賊給顛覆了。
趙光義熟讀史書不可能不知道這段不久前才發生的歷史故事,他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但他還是做了,因為他自認為自己不是李從珂或李從厚那樣的蠢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趙光義給前面這兩人當了一回老師,但也可以說這兩人才是趙光義的老師,只不過他們給趙光義看的是一本反面教材,而趙光義則充分汲取了他倆失敗的教訓。
:()北宋帝國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