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文化傳承
周思君在一次回鄉的途中,看到村裡古老的建築逐漸破敗,傳統的技藝後繼無人,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決定致力於保護和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
“衛國,你看咱們家鄉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都快被遺忘了,我想為它們做點什麼。”周思君憂心忡忡地對林衛國說道。
林衛國點點頭:“思君,我支援你,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思君堅定地說:“再難也要做,不然咱們的根就斷了。”
周思君首先從走訪村裡的老人開始,收集那些即將失傳的故事和傳說。
“大爺,您給我講講咱們村那座古廟的來歷唄。”周思君親切地問道。
老人回憶著說:“孩子,那座廟啊,據說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周思君認真地記錄下來。
她還找到村裡擅長傳統手工藝的匠人。
“師傅,您這手藝可不能丟啊,我想跟您學學。”周思君誠懇地說。
匠人嘆口氣:“唉,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個,掙不到錢啊。”
周思君說:“咱們得想辦法讓這手藝發揚光大。”
周思君組織了一些年輕人,給他們講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咱們的傳統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寶貝,不能在咱們這代丟了。”周思君說道。
“思君姐,這能行嗎?”一個年輕人問道。
周思君鼓勵道:“只要咱們用心,一定能行。”
為了修復古老的建築,周思君四處籌集資金。
“老闆,您看能不能贊助我們一點,這是為了保護咱們的文化遺產。”周思君向當地的企業家求助。
企業家有些猶豫:“這能有什麼回報啊?”
周思君說:“這回報的是咱們的歷史和記憶。”
在周思君的努力下,終於籌到了一部分資金。
施工過程中,周思君親自監工,確保修復工作按照傳統工藝進行。
“師傅,這地方得用老辦法修,不能馬虎。”周思君叮囑道。
林衛國也來幫忙:“思君,我能做的我都做。”
同時,周思君還開辦了傳統技藝培訓班。
“大家認真學,學會了就是咱們的財富。”周思君說道。
一些孩子也被吸引過來。
“阿姨,我也想學。”一個孩子說道。
周思君笑著說:“好啊,小朋友。”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當地的傳統文化,周思君舉辦了文化展覽。
“大家快來看看,這都是咱們家鄉的寶貝。”周思君熱情地招呼著。
參觀者絡繹不絕。
“真沒想到咱們這還有這麼多好東西。”一位參觀者說道。
周思君說:“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等著咱們去發現和傳承。”
然而,傳承工作並非一帆風順。
“思君,這培訓班沒人報名了。”一個工作人員說道。
周思君著急地說:“咱們得想想辦法,加大宣傳力度。”
她又去學校和社群宣傳。
“同學們,咱們的傳統文化很有趣的,快來參加培訓班。”周思君說道。
慢慢地,報名的人又多了起來。
在一次文化節上,周思君組織了傳統技藝的表演和展示。
“思君,這次能成功嗎?”林衛國問道。
周思君說:“相信大家會喜歡的。”
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
“太棒了,這才是咱們的根。”觀眾們紛紛讚歎。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一些傳統技藝的原材料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