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小覷,不滅了這些人,自己想救援,那也是辦不到的。
兩邊都打得極為慘烈,嶽立犧牲八百人,目的就是獲得跟出城逍遙軍對決時的人數優勢。
而目前逍遙軍的三個軍指揮使,都沒有看懂嶽立的操作,此刻,也沒有太多想法,兩邊都是如此,不停地發動騎兵對決,以命博命,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如此,兩輪碰撞過後,八百敢死隊員只剩下不足四百,而且,儘管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還是對葉將軍的騎兵造成人數上差不多的傷害,連葉將軍都十分敬佩這樣的對手。
同樣的,嶽立那邊也是佔了優勢,兩輪攻擊下來,殺敵近三千,自身傷亡近兩千,基本在二比三的戰損比。
此刻,逍遙軍的指揮使終於有些慌了,逍遙軍從未有過這樣的作戰經歷,硬碰硬損失高達三層,幾乎到了指揮使的心裡承受極限,因為李軒就是那種非常惜命的人,平時自然也把這樣的理念傳給了手下的將軍們,如果自己傷亡太大,恐怕回頭會被李軒重重的責罰。
而且李軒非常狗,這種情況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哪怕你殺了敵人的皇帝,如果手下傷亡太大,一樣會被責罰,因為在李軒的眼裡,自己士兵的性命高於一切,那都是錢啊,死一個就得賠出大筆的銀子,而且每個士兵培養出來都不容易,是花了很大的代價的,他可不在乎你是否佔領了敵人的重要城池,或者滅了敵人的重要人物,這些都沒有錢來的重要,這些都可以慢慢來,錢沒了,就寸步難行。
想到這裡,兩個軍指揮使用旗語商量,準備撤退,再打下去,恐怕部隊打殘了,回頭自己無法向李軒交代。
很快,兩軍交替掩護,一軍殿後,一軍向城內退去,配合倒是默契。
嶽立等的就是這一刻,他並不急著進攻,緩緩跟在殿後的那隊逍遙軍身後,待前一軍逍遙軍完全進了城,後一隊逍遙軍也進去大半的時候,嶽立大手一揮,全軍發起猛烈進攻,不計代價的殺向敵軍殿後的部隊。
這也是開戰以來,嶽立打得最兇悍的一次,嶽立親自帶著楊勇和第一軍最精銳的親兵,不計傷亡的攻向敵人的尾部。
很快,逍遙軍便支撐不住,最悲劇的是,他們關閉城門失敗,被嶽立尾隨其後,殺入了城中。
城門的爭奪異常的慘烈,雙方都是拿人命往裡填,甚至雙方的三眼火銃頂著對方的胸口發射,都無人退卻。
前面計程車兵倒下了,後面的人立即補上,狹窄的城門,成了一臺巨大的人命收割機,分分鐘都有大量計程車兵命喪黃泉,屍體甚至在雙方的陣前堆積起來。
就這樣,逍遙軍後軍,二十二軍的指揮使在又傷亡了五百人之後,被嶽立推進了城內,他打算放棄了,當即對傳令兵道:“來人,奉本將軍軍令,我二十二軍殿後,叫賀將軍帶著王妃和魏王府的官員們,從北門撤退。”
傳令兵當即去傳令,這賀將軍,便是二十一軍的指揮使。
很快,嶽立就攻入城中,徹底的佔領了城門。
此刻,葉將軍才將殿後的第二軍八百敢死隊全部格殺,宋軍甚至戰鬥至最後一人,還在向自己發起衝鋒。
但此刻嶽立已經拿下城門,並且關閉了城門,在城牆上佈防,葉將軍沒有攻城準備,不敢攻城,只得在城外休整對峙。
嶽立見城內兩個軍的敵人,撤退有序,便並不急著進攻,而是不緊不慢的跟在他們後面,接收整個城池,他這次損失的人也不少,又在敵軍腹地,拿下城池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逼人太甚,否則,把這股逍遙軍逼到絕路,冒死抵抗,自己雖然能勝,但絕對會是慘勝,打完估計也剩不了多少人了,到時候根本無力應付敵人的反撲。
雙方都抱著儲存實力的想法,所以,進城之後的戰鬥便打得不是很激烈,只是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