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能控制住整個近在遲尺的朝鮮半島?
這是後世人,一直會忍不住在腦海裡盤算的一個問題。
因為從後世來看,朝鮮半島這塊地方多好啊!
人口眾多,科技與經濟也還算發達,特別是南朝鮮,與日本就隔著一個朝鮮海峽,要是有朝鮮在手裡,只要不爽了,隨時隨地可以上去給小本子兩巴掌,多是一件美事。
另外黑、吉兩省的出海口也有了,不知能帶動多少經濟。
但實際上,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朝鮮半島這塊破地方,真的不算什麼好地。
你看這地形,一個破半島,卻有著高聳入雲,差不多貫穿整個半島的高大山脈。
生生把屁大點的地方几乎切成兩半,使得朝鮮的西海岸和東海岸在古時交通極為不便。
整個半島上,絕大部分都是山地,唯有從高山上下來的大同江、漢江、洛東江勉強在已經到海的位置上,衝出了平壤、漢城、滏山三塊小平原,全半島上的人,超過一半都擠在這三個地方。
這就導致了一個奇葩的情況,平原少又小,百姓集中在這些小平原上,人口太多,很難吃飽穿暖。
年景稍微好一點活幾年,就要因為人口爆炸增長帶來的人均糧食不足,而導致百姓大面積餓死的慘事,幾乎是每二三十年就要來這麼一波自然淘汰。
而住在山上的百姓,跟他媽猴子似的,在岩石縫和山谷中勉強開墾一點土地,一半糧食、一半野菜野果的過活,豐年都苦的跟中原百姓過災年似的。
而且破地方還特別的冷,某些時候大寒風吹起來,氣溫能跟黑龍江一帶有一拼。
更讓人無語的是,朝鮮半島的這種情況,導致他們跟中原的交通極為不方便,從朝鮮到中原,全部只有崎區的山路可走,無法藉助到水運。
這樣的地方,不管是貢品還是稅收,出發時價值一千文,送到洛陽或者長安,搞不好還要倒欠幾百文運費才行,別說價值了,完全還是倒虧。
這導致每年收點貢品還好,反正量也不大,中央朝廷把價格拔高一些,這樣我得了面子,你得了裡子,可要是賦稅,那就完全是沒必要了。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海運,但這玩意,明代以前從山東到朝鮮半島,都非常不方便。
因為大海不是河流,它不像奔流的河水一般有足夠的動力,所以一般古代海運,極為依靠洋流和季風。
而這兩樣,渤海灣附近都很弱。
洋流是個弟中之弟,後世連渤海灣附近城市產生的富營養化海水都帶不出去。
季風也因為渤海的三面環抱特性,用處極小。
且它還主要是從山東半島往遼海吹的,也就是說靠季風的話,大機率登州出發的船,不是被吹到大連,就是被吹到營口。
所以從山東出發往朝鮮去,這就得賭運氣了,運氣好,直接到達朝鮮,運氣不好,把你吹到遼東半島去,還有倒黴到家的,直接把船給你吹翻了。
綜上所述,朝鮮這個破地方,對於中原朝廷真的沒什麼用。
一不能承載多餘的人口,二不能上繳賦稅,反而還要白搭軍費駐紮,閒的去佔據他啊!
收點三瓜兩棗的貢賦後,讓他滾遠點自己玩泥巴去不好嗎?
且歷來中原朝廷在朝鮮半島這個方向的努力,都是衝著消化遼東去的。
那可是好地方,比半島好的太多,因此也不耐煩去半島上鼓搗。
那有的人又要問了,既然像漢武帝那樣設立漢四郡直接治理,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但為什麼不能像張鉊這樣,把兒子封到朝鮮去當王呢?
這話說的,那可是親兒子,不是大街上撿來的!
就那種窮的狗都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