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居塞北,長於林木之間,祖先受大朝恩惠,始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復為野人矣。
及至大朝衰微,五十年間並渤海,降女真,收漠南漠北各族,有皇帝稱號,幸得燕雲之地。
昔年匈奴、突厥也無此威勢,為何慾壑難填,以弟輩為晉室司馬家昏痴虐厲之輩,敢驅鐵蹄南侵乎?
小民易虐,上蒼難饒!自天福六年起,四年之間,兵戈響徹大河南北,烽火燔遍長城內外。,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
遼兵殘暴,遠勝昔日燕賊,兄長要以何償此百萬民曝屍荒野之罪孽?
今困於死地,何不早日棄械投降?若能幡然悔悟,或可保全性命,再飲遼河之水。”
“狂妄!無禮蕃賊,竟敢視我大契丹為蠻夷!遲早要汝與石重貴一起去黃龍府同飲遼河水!”
這是張昭讓人射進城來的戰書,光哥都快被氣死了。
特別是那句長於林木之間,更讓耶律德光大為光火,你他媽才長於林木之間呢。
這些天因為要安排後路的耶律屋質,已經成為耶律德光的心腹中的心腹,他緩步走過來說道。
“張賊不過呈口舌之利,陛下無需介懷,臣已經得到了左右皮室軍小將軍以上將官的擁戴,隨時可以啟程北返了。”
耶律德光沉默著坐下,極度想逃離此刻困境和心存幻想與不甘,不斷衝擊著他的大腦。
半晌光哥緩緩搖了搖頭說道:“還不是時候,若此時走,軍心崩塌之下,又怎能逃得過張賊鐵騎追捕?
而且敗相未露就倉皇遁走,就算北返了也難以服眾。”
耶律屋質點點表示贊同,但他心裡知道,耶律德光嘴裡說的理由,都不過是介面。
真正的原因,是光哥重拾信心之後,又開始心存幻想了,說不好聽點,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不過耶律屋質也不準備勸諫了,現在大遼國在偃師城周圍,尚有七萬餘人馬,糧草充足。
還有邙山上砦堡、關城十餘座,戰勝張賊幾乎不可能,但對峙幾個月的資格,還是有的。
十月初一,眼見雍涼軍的投石機都要架起來了,耶律德光終於坐不住了。
契丹人本來就是騎兵多步兵少,困居城中已經讓兵將們頗有怨言了,還是還坐著挨石頭砸,搞不好就要出問題的。
於是,在張昭下了戰書以後,耶律德光迅速做出了部署。
偃師城城門大開,一萬契丹騎兵加上兩萬奚人、渤海人步兵出城而來。
兩萬契丹騎兵也從他們還能控制的邙山一帶,開進到了偃師城外的大平原上。
另外還有被契丹軍將控制的八千漢軍,也一起出現在了戰場上。
耶律德光乘著他的天子六駕,打著黃羅蓋傘為大軍正中,以左右皮室軍為中軍,屬珊、奚軍為左,部族軍、渤海步兵和晉軍降卒在右。
他要來跟張昭打一場堂堂之戰!
對也光哥如此‘識趣’的舉動,張昭當然很歡迎。
其實這偃師城,也還挺不好打的,背靠邙山,城牆堅固。
雍涼軍花了一個多月,才破了尹洛水這條偃師城的天險,但是沒幾天就天降大雨,挖渠分流的那點水,跟山洪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張昭本來害怕契丹人出城,與他搶奪尹洛水邊的據點。
因為那時候雍涼軍為了躲避大雨和山洪,不得不將一半人後撤到金墉城一線修整,前線被迫開始輪崗。
結果,契丹人不知道怎麼回事,除了小股騎兵的日常交鋒以外,根本就沒派大軍出城。
於是等天晴之後,張昭趕緊射了封戰書進去,沒想到契丹人立刻就做出了回應,可把張昭給樂壞了。
尹洛水到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