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回鶻汗國實行的是兩都制。
平日裡以高昌城,也就是後世吐魯番市高昌區為都。
夏季的時候則要將王帳前往浮圖城,以浮圖城為夏都。
浮圖城就是原本大唐北庭都護府所在的庭州城,也是高昌國防備從北方大漠來敵的最重要堡壘。
歷史上耶律阿保機懲戒高昌回鶻,就是從北面越過大漠,直接殺到庭州城下,一戰而定的。
此時,也不光是高昌回鶻實行兩都制,契丹人還實行了更為複雜的五京制。
這其實都是位於中原北方的草原漁獵民族,開始向半遊牧半農耕轉變的一個過程。
這種情況在高昌回鶻身上表現的更為明顯。
契丹人是在擁有燕雲十六州之後,方才轉向形成了半遊牧半農耕的格局,高昌會則比契丹人還早。
因為在奪取龜茲之後,漢唐兩代在龜茲、焉耆、西州、尹州等的大片屯墾地,都歸了高昌回鶻,使他們有了農耕的條件。
同樣的,高昌回鶻歷代大汗把庭州當成夏都,跟契丹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他們想要透過這個大規模的王帳遷移,以及各種騎射和狩獵方面的比試,維持核心部族的戰鬥力,防止他們腐化墮落。
而且,相比於契丹人的五京制和春夏秋冬四季捺缽制度,給遼國造成的巨大的財政壓力不同。
由於庭州和高昌相聚並不遠,附近也還有大量糧食產出的屯田,可以說,高昌回鶻的兩都制是很成功的。
這個政策不但沒有多大影響高昌回鶻的財政,還成功讓高昌回鶻保持了一定的戰鬥力。
歷史上他們能從僕固俊自立的大唐鹹通七年即公元866年,一直挺到了西遼滅亡的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後,還存在了十幾年。
享國大約是四百多年,算得上是整個河西和安西這紛亂的時代中,最能堅挺的國家了。
在折德願的大婚過後,張昭就開始召集眾臣商議進攻高昌回鶻了。
因為頡利毗加雖然沒有說不去天王稱號,但也沒說同意,他給我張大王來了一出拖字訣。
誒!我就不告訴我想怎麼辦,我來個閉目不答,你喊我,我當聽不見,你問我,我不回答,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就是玩!
張昭當然不能讓高昌回鶻就這麼幹他耗下去,於是一邊派郭天策在敦煌囤積物資,一邊開始揀選出徵的大軍。
由於此次出征,屬於是涼國大軍的第一次千里奔襲,光是從涼州到高昌的直線距離,都有兩千八百里,所以張昭還是很謹慎的。
為此他專門把已經駐紮在慶州,控制會、慶、威、鹽四州新附諸羌党項各部的馬殺才,都調了過來。
同時再授予閻晉全權,讓他任充秦、渭、慶、會四州鎮遏使,統一指揮駐紮在靠近關中的秦渭慶會四州軍事,防止後晉和後蜀有任何的異動。
騎兵方面,張昭抽調了憾山都驍騎五百,左右羽林衛三千人,九鎮精銳騎兵五千,涼蘭鄯河四州各族義從驍騎一萬五千。
並且新附的折家、楊家、靈州党項拓跋彥超也各出五百精騎。
這其中,具裝甲騎四百,重甲騎兵一千五百,輕甲騎兵一萬二千,其餘一萬餘人皆為無甲或者僅僅穿極少皮甲的弓騎兵。
步兵方面則要少的多,因為高昌回鶻也是基本以騎兵為主。
於是張昭乾脆只抽調了駐守甘州、肅州一線的兩個營步兵,由蠻熊和王通訊分別掌握。
頓珠則帶著他為張昭練的五百跳蕩兵。
這些跳蕩兵裝備了鑲嵌鋼板的藤牌,手持利於噼砍的腰刀。
這是張昭根據後世雁翎刀模樣打造的,比起橫刀短了許多,但重量變輕,更適用近距離貼身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