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驕陽,如同一個大火爐一樣,炙烤著大地。
不過好在此時還處於小冰河時期,溫度要普遍比後世低四五度左右,所以還勉強可以行軍。
一路往北而去,被亂軍屠殺過的邠州和涇州城中,竟然又有了人居住。
他們大多是四野山上的鄉民,當佔據這兩州富庶之地的百姓被亂軍殺光之後,他們就下山來佔據了肥沃田土生存。
韓七娘子還在其中認出了一些倖存的原本鄉鄰,張昭則趁機招募了一些往涼州去。
不願意去的,張昭便開始自說自話的任命他們為鄉老里長和坊長等,暫時把基礎的秩序和行政班子搭建了起來。
除了任命最基層官員外,張昭還給他們頒發了田契,承認了這些人對土地的佔有權。
這樣一來,就斷絕了朝廷官員帶著大戶前來兼併土地的路子。
至於後來的朝廷官員和大戶可能會不承認張昭頒佈田契的有效性,或者採取強行收走土地的方式兼併,張昭更是無所謂的。
因為那樣他又不會損失什麼,反而讓從他手中拿了田契的百姓更加憎恨朝廷官員。
等他下次進關中的時候,這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就會成為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於是,張昭一路走,一路停,等到走到渭州的時候,張司空已經發出去了上百萬畝土地的田契,十幾萬人從中受益,這些以後都會成為他的支持者。
等到了渭州,迎接張昭大軍的,是滿城的歡迎的人群,他們就像歡迎自己人一樣,歡迎張昭和歸義軍。
嗯!也確實是自己人,因為歸義軍中,渭州子弟也有好幾百人。
前段時間張昭幹掉王鎮將家的時候,最後也給自己留了一萬多畝最好的地。
張昭直接就把這幾百人中有功的,特別是有十幾個拿到了勳策一轉的有功之人,安排到了這一萬多畝土地上。
但不是把土地分給他們,而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租戶,只不過張昭的要的地租很低而已。
順便張昭還任命了一個叫趙軍的從九品上陪戎校尉,負責具體管理這些人。
另外張昭還請康福表奏了武果兒的兄長武鷹兒為渭州刺史,同時將武果兒等三十幾個渭州大族的子弟帶往了涼州。
以後不管是誰來做彰義軍節度使,估計都很難擺脫張昭的陰影了。
在渭州修整了三日,大軍繼續向西,穿過彈箏峽,來到了原州。
而原州的情況,竟然比張昭想的要好很多。
劉再升不但穩穩守住了原州,還在原州率領一眾留守的党項老弱修葺道路,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等張昭回來一看,原州一片欣欣向榮。
其實,李忠超並不是能徹底掌控原州的那個人,因為原州的党項,實際上是個部落聚合體。
李忠超父子不過是其中最大一支部落的豪酋,是推舉出來的原州党項領袖而已。
有鑑於此,張昭在與劉再升長談之後,劉再升也同意繼續留在原州。
至於原因很簡單,劉再升家族是于闐金國的漢人大族,劉再升受到的教育,是非常全面的,比郭天策這種學知識,只能透過景教典籍和殘缺書本的,要全面的多。
不過,劉再升呢,雖然書讀得多,身體和武技也很不錯,但他實在沒什麼帥才。
才能跟陰鷂子有點雷同,但陰鷂子也還比他好一點,因為陰鷂子能搞後勤也擅長守城。
劉再升則有點跑偏,軍事上,他最多能當個帶千把人的營指揮使,其餘的才能,都點到了牧民這一方面。
可以說,他當個一州刺史,特別是宋明這樣朝代的邊防重地知州、知府那是合格的。
但這樣一來,他在張昭集團中的地位,就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