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前215年,這個時候,是秦始皇三十二年。
在這年,秦軍集結了30萬人馬,正式開始向匈奴發起了進攻。
當年,李牧雖然帶軍大破匈奴,消滅了10萬人,使得匈奴10年內不敢再靠近趙國的邊界。
但是,由於趙國又要抵抗秦國的進攻,就把原鎮守邊防的軍隊給調了過來。
這也就導致,匈奴趁著趙國和秦國打的火熱的時候,匈奴趁機南下,佔領了包括河套平原的部分地區。
當時的秦國,由於忙於統一六國,並沒有時間管它。
但現在,秦國已經統一了六國,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這群來自草原上的“飛車黨”了。
秦始皇打匈奴,不僅是為了防止那個預言的發生。
早在戰國時期,匈奴就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有了更強的社會凝聚力,可以整合全族的人力和物力,以此轉化為自己的實力。
用蔣校長的一句話說就是。
“一副勃勃生機、萬物經發的跡象。”
而這種威脅,對雄心勃勃、意氣風發的鐵血人物秦始皇以及整個秦帝國而言都是無法避而不見的。
於是,這場戰役,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而我們的林鍵同志,他也是參與了這次秦對匈奴的戰役。
畢竟,林鍵也是想要了解一下,這個在歷史上和中原王朝長期對峙的遊牧民族,到底是怎麼樣的。
此次戰役,林鍵是作為蒙恬的部將出場的,這個決定,也讓林鍵心中有那麼一些不服。
畢竟,蒙恬都曾是自己的手下敗將。
而如今,兩人的身份卻是直接翻轉,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反而成為了自己的頂頭上司。
但是,林鍵也知道,自己可是有前科的。
能得到現在的待遇,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林鍵也只能是抱怨,老天讓自己穿越錯了地方。
(那是,作者作為趙國的忠實粉絲,我幾十萬字下來,你看我寫過秦國多少好話。)
而在一場會議上,林鍵也是給蒙恬等一眾將領,分析了一下現在的局勢。
“邊境之地,歷代,都是人口稀少、缺糧的不毛之地
但正是在這環境下,匈奴人歷代,就有善射、騎馬強勁之說。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要討論,匈奴的騎兵靈活多變,難以捕捉。
彷彿在這河套之地上,對於我們,註定凶多吉少!
幾十年前,匈奴大舉入侵趙國的邊界,結果被趙國的大將軍李牧殺敵10萬,使之10年不敢靠近邊境。
如今,我們部隊所到之處,民眾無不夾道歡迎,可謂佔據天時!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經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几十年後,我們都已統一了六國,還需要害怕匈奴人的馬嗎?
無論怎麼講,會戰兵力,是30萬對10萬人。
優勢在我!”
眾人在聽完林鍵一套蔣校長式的分析之後,那個個都是點頭讚歎。
就連蒙恬都說。
“林將軍高見啊!
匈奴人如此的弱小,又怎麼會是我們大秦銳士的對手呢!”
經過林鍵的這一番分析,眾人心中對於戰勝匈奴的信心,也是大幅提升。
於是,秦軍正式向匈奴發起了進攻。
但眾人估計都沒有想到,這場對匈奴的戰役,居然會打了兩年多。(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