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翼翼地說:“陛下,泉蓋蘇文勢力龐大,黨羽眾多,此事需從長計議啊。”
但大家也深知此事勢在必行。然而,他們未曾想到,這密室中的談話早已被泉蓋蘇文的眼線探知。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狂風呼嘯著席捲過王宮,彷彿在為即將到來的血腥殺戮預警。泉蓋蘇文率領著一群如狼似虎計程車兵,衝進王宮。高建武聽到外面的動靜,驚恐地瞪大了眼睛,還來不及反應,泉蓋蘇文就已經破門而入。他手持利刃,臉上帶著猙獰的笑容:“陛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你以為能算計到我?太天真了!”
說罷,手起刀落,高建武慘叫一聲,倒在血泊之中,泉蓋蘇文猶不解恨,又將屍體剁成數段。那些參與謀劃的大臣們也未能倖免,一個個都被殘忍殺害。
隨後,泉蓋蘇文擁立高建武哥哥的兒子高藏為王,自己則坐上了莫離支的高位,掌控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他還與百濟勾結,再次將戰火引向新羅。
貞觀十一年二月,營州都督張儉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的高句麗方向,眉頭緊皺。他深知高句麗局勢的變化將會對大唐產生重大影響。他匆匆走進營帳,寫好奏疏:“高句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弒殺其主高建武,立高建武之侄高藏為王,自任莫離支,如今高句麗軍政大權皆落入其手,此乃大患,望陛下聖裁。”隨後,他派遣快馬將奏書送往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長安城中,年輕的李治正在御花園中讀書,春日的陽光灑在他身上,旁邊的花朵嬌豔欲滴。他聽聞高句麗的變故,心中不禁思索起來:“這高句麗屢屢生事,如今又發生如此變故,父皇定會有所舉措,我大唐威嚴豈容他人挑釁。高句麗這般囂張,得好好教訓一下才行。”
李世民坐在太極殿中,收到張儉的奏疏後,臉色凝重。他召集大臣們商議:“高句麗泉蓋蘇文如此膽大妄為,殺君篡位,又與百濟勾結攻打新羅,若不加以制止,恐其日後成大患,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面色凝重地上前一步,對著端坐在龍椅之上、神情威嚴的李世民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禮道:“啟奏陛下,那高句麗一直以來都心懷叵測,對我大唐虎視眈眈,早有不軌之心。現今,時機已然成熟,正是我朝出兵征伐之際,如此一來,方可彰顯我大唐赫赫天威!讓周邊那些覬覦我大唐疆土的蠻夷之國望而生畏,不敢再有絲毫僭越之舉。”
然而,站在一旁的房玄齡聽聞此言後卻是輕輕搖了搖頭,他緩聲道:“陛下,微臣以為出兵一事尚需從長計議,切不可輕率行事。那高句麗所處之地地勢險峻異常,易守難攻;再者,其國中兵卒亦皆驍勇善戰,倘若我軍貿然興兵征討,只怕不僅難以取勝,反而會令我方將士損兵折將,得不償失啊。若無萬全之策和充足的準備,此次征戰恐怕難以獲得成功。”
李世民聽著兩人截然不同的意見,並未立刻表態,而是微閉雙眸,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少頃之後,他睜開雙眼,目光如炬地凝視著前方,沉聲道:“朕心意已定,暫且先行派遣得力之人前往高句麗暗中查探其真實情況,務必將他們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以及國內局勢等底細摸得一清二楚。待到一切瞭然於胸之後,再行商議是否出兵以及具體的作戰方略。畢竟,我大唐軍隊向來戰無不勝,但也絕不能打一場毫無把握的戰爭。”說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定與果斷。
此時,在高句麗的朝堂之上,泉蓋蘇文高坐在朝堂之上,得意洋洋。高藏坐在王位上,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恐懼。
泉蓋蘇文大聲說道:“如今我高句麗與百濟聯手,新羅必敗無疑,等拿下新羅,我等便可與大唐一較高下。大唐又如何?我們可不怕他們!”
眾大臣們雖心中不滿,但也不敢言語,一位大臣心中暗自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