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暗自贊同大臣們的看法,他覺得吐蕃不過是一個野蠻之地,與大唐聯姻,簡直是高攀。他清了清嗓子,對吐蕃使者說道:“此事重大,朕需與大臣們細細商議。你們先退下,在驛館等候訊息。”
吐蕃使者們雖有些失望,但也不敢違抗,再次行禮後,緩緩退出朝堂。
待吐蕃使者離開後,朝堂上頓時熱鬧起來,大臣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一位大臣皺著眉頭說道:“陛下,吐蕃求親,斷不可答應。吐蕃之人,茹毛飲血,不懂禮儀,若公主嫁過去,那不是羊入虎口嗎?”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而且吐蕃近年來雖有發展,但與我大唐相比,仍是天壤之別。我們何必把公主許配給他們呢?”
李世民聽著大臣們的議論,微微點頭,說道:“朕亦有此顧慮。吐蕃不過是一個蠻夷之邦,朕的公主金枝玉葉,怎能嫁給他們的贊普?”
在驛館中,吐蕃使者們也在焦急地商議著。
一位年輕的使者擔憂地說:“大人,看大唐皇帝的態度,似乎不太願意答應我們的求親。這可如何是好?我們回去如何向贊普交代?”
,!
為首的使者皺著眉頭,安慰道:“莫慌。大唐皇帝需要時間考慮,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且等待幾日,再看看情況。”
然而,李世民這邊卻已經有了決定。他派人聯絡在吐蕃的探子,進一步瞭解吐蕃的情況,探子回來後向他稟報:“陛下,吐蕃之地,多為高原草場,百姓以遊牧為生。他們的生活方式簡單粗獷,性格豪放好鬥。雖有自己的文化,但與我大唐相比,確實顯得落後。而且,吐蕃贊普雖有雄才大略,但在處理一些事務上,手段頗為強硬。”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凝重地聽完了探子的詳細彙報。他微微眯起雙眸,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覺的輕蔑笑容,心中對於吐蕃這個國度的輕視愈發加深了幾分。只見他輕輕一揮手,示意探子退下,然後轉頭看向下方站立著的諸位大臣,朗聲道:“諸位愛卿,方才探子所報,那吐蕃不過是一片野蠻未開化之地罷了。朕怎能忍心讓朕的愛女嫁到那樣艱苦的地方去受苦呢?此事斷不可行!”
大臣們聽聞此言,紛紛躬身行禮,異口同聲地高呼道:“陛下聖明啊!”一時間,朝堂之上回蕩著這整齊而響亮的聲音,彰顯出眾人對皇帝決定的擁護和支援。
時光匆匆而過,數日之後,李世民再次傳召了吐蕃使者進宮面聖。當這些滿懷期待的使者踏入朝堂之時,他們一眼便望見了端坐在上方、神色威嚴無比的李世民。其目光猶如寒星般銳利,隱隱透露出絲絲冷冽之意,令人不寒而慄。
李世民沉默片刻後,終於緩緩張開嘴唇,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朕經過反覆思量,深知吐蕃與我大唐之間無論是風俗還是文化都存在著天壤之別。因此,對於此次貴國所求之親,朕實在無法應允。爾等還是速速返回本國去吧。”
這番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砸在了吐蕃使者們的心頭,他們瞬間呆立當場,臉上原本洋溢著的喜悅之情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難以置信和極度的失望。尤其是為首的那位使者,更是面色慘白如紙,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但他很快回過神來,急忙向前一步,拱手作揖,急切地說道:“尊敬的陛下啊,請您三思而後行!此番聯姻之舉對於我們兩國而言皆是大有裨益之事。我吐蕃乃是誠心誠意期望能夠與大唐交好結盟,懇請陛下務必重新斟酌一番啊!”
李世民搖搖頭,語氣堅定地說:“朕的決定不會改變,你們無須多言。”
吐蕃使者們無奈,只得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朝堂,踏上了返回吐蕃的路途。
吐蕃贊普棄宗弄贊在吐蕃焦急地等待著使者的訊息。當他得知求親被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