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身材微胖,看著有五十多歲,穿著夾克衫西褲,像是個上級領導。身後跟著一個提著公文包的小夥子。
小夥子身高至少有1米8以上,一身休閒裝扮襯得雙腿修長,竟然是好久不見的林周。
劉書記和田福順趕緊起身相迎,和中年人握手:“李部長,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此人是縣黨委組織部的部長,名叫李長安。
“我今天來,是送田馨同志的村官任命書。耽擱了很久,讓你們村委還鬧出了這個誤會!”
任命書終於來了!
田福順和田馨都鬆了一口氣!
李長安拿出任命書,對眾人說道:“這個田馨在考核期間的表現很優秀,尤其是面試環節,給負責工作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來就是正式來通知。這是任命書,任期是3年,負責配合村委的各項工作。”
李長安說完,劉晨和劉書記的臉一下就變了。
怎麼這個節骨眼上,縣裡的人就來了?
這個事情不是說好了嗎?怎麼任命書這麼快就送來了?
劉書記的內心再波瀾,面上也沒有太難看。畢竟幹書記這麼久了,人情世故還是懂得。
幾人趕緊讓田馨上前。
田馨看到紅色的印章,心這才放下了。
拿到任命書的第二天,田馨就開始了工作。
她現在有一身的牛勁兒。
田裡,大家都在鑿水井,忙活的熱火朝天。
田馨轉著檢視情況。
“大家都麻溜的幹起來啊,這段時間辛苦一下。”
“馨馨,你這新官上任,是要燒哪三把火啊?”村東頭李大爺和藹地問她。
“爺,我們先鑿井,完了種柿子樹,村子再開辦個採石場。”
“菜市場?咱們這村子要菜市場幹嘛?”大爺耳背亂打岔。
“是採石場,採石頭加工成石料賣錢,不是菜市場。”
這三條舉措就是田馨後來在會上提出的關於村子未來5-10年的發展規劃。分別是鑿田井、種植柿子樹、開辦採石場和熟料廠。
小灣村地屬西北,常年乾旱,田裡的糧食作物比別的地方都低,所以二十年前,大家種上了花椒這種耐寒的作物用來增加經濟收入。
但由於不懂得技術方法,大部分的地還是開荒的坡地和溝底。產量連年減少,到了現在,大部分農戶都還只是填飽肚子,能有盈餘的要麼是有工作的和技術的,要麼就是種植面積多。
所以這個水井非常必要,不光是為花椒,還有柿子樹。
“這鑿井我知道,澆地嘛。種這柿子樹幹啥啊?咱村種的柿子都沒人吃。”三叔問道。
“這一批柿子樹是新品種,咱們不是為了吃柿子。是為了帶大家加工柿餅。”
“柿餅?做成柿餅就能賣錢了?”
“對,不光能賣錢,還能賣大錢,做得好的話,比花椒值錢。”田馨邊走邊給大家講種柿子的好處。
“那敢情好,那就種。”
上一世,田馨所在的鄰縣,就是種植了品種優良的柿子,經過二次加工,成為了一種風靡全國的地方土特產——柿餅。
這個技術學到手,不但能增收,還能讓村子裡的這些婦女都能有一技之長,就算是去別人家加工柿餅,也能得一份收入,不在靠和伸手向男人要錢過日子。
“大家加把勁,採石場和熟料廠現在已經開始建了,過幾個月就能正式投產,家裡有找工作的小夥子,可以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採石場的設立是為村子謀的福利,實際生產是外包形式,每年有一部分的分紅可以作為村上的活動資金。
先對外公開招標,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