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七人制足球場等分成四個部分。
每部分的幾何中心點上,各放置一個3x2的五人制小球門。
球場中圈裡面,放置四個圓錐形標誌桶。
A球員首先起跑,從一側球門平行處,跑到中圈圓錐形標誌桶範圍之內。
在A球員即將進入中圈的時候,身後的b隊員向中圈區域做貼地傳球,傳球之後b球員選擇向左右兩側中的一側奔跑。
A隊員及時觀察接球並控制住,並觀察傳球后的隊友b球員位於哪個半區。
觀察過程中,A球員需要橫向帶球離開標誌桶範圍,將球打進b隊員所在半區對應另外一側的球門,然後跑向最開始的出發點。
在A球員橫向帶球離開時,b球員跑動進入中圈標誌桶範圍內、
c球員向中圈區域做貼地傳球,並重復b球員動作,選擇任意一側移動……
中圈兩側,可以同時安排兩個三人小組進行訓練。
與兩兩一組傳球相比,這種三角傳接,其實並沒有複雜多少。
但卻融入了更多場景和更多不確定因素。
最主要的訓練內容,就是球員的觀察與處理反應的同步性。
尤其重要的是,這種訓練過程中,球員必須隨時進行觀察,並且要根據觀察決定自己的移動方向和下一個技術動作。
這就是傳控體系中最為基礎的訓練,一切的基礎從這裡開始。
“喲,蘇指導,那個小夥子可以啊!腳法不錯啊,當守門員都可惜了!”
看著彭小文有板有眼的動作,看著他抬頭觀察與腳下處理球的協調,看著他的節奏,助教兼翻譯楊小紅忍不住開口稱讚了起來。
“怎麼說話呢小紅!守門員就不能腳法好了啊!”
沒等蘇指導發表意見,守門員教練劉丹陽就懟了過去。
蘇雯轉臉看了她們倆一眼,笑了笑沒吱聲。
嚴格說起來,劉丹陽只能算是陪練,因為她還沒有正式拿到教練證書。
但由於她作為澳科大女足前主力門將,熟悉隊伍,能幫上蘇雯的忙,所以蘇雯以及學校正在安排她先讀兩年研究生,在這兩年裡安排她系統參加國際足球教練員培訓考試。
劉丹陽的人生履歷,只是在球隊而且還是個象牙塔裡的球隊裡面,所以江湖險惡什麼的,這位傻大姐不知道也屬於正常。
“有個問題啊,蘇指導,彭小文這水平,為啥在追風少年隊只能打替補呢?”劉丹陽好奇地問道。
蘇雯猶豫了一下,輕聲說道:“你這個問題,決賽當天新聞釋出會上就有人問了。”
“那個回答是騙鬼的,呵呵!”劉丹陽搖搖頭說道:“現在大活人站在我們面前,我又不瞎!”
楊小紅湊過去用胳膊肘捅了捅劉丹陽,小聲說道:“丹陽,你怎麼就沒明白啊,這是個選邊站隊的問題唄,你看在為啥能看到彭小文在咱們眼前,對吧,就這麼簡單。”
“不全是。”蘇雯搖搖頭,說道:“有些情況,古指導前段時間跟我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京城那邊,丁指導也開始在訓練和比賽裡強調傳控了?”
“你這麼說的話……倒是這個情況。”劉丹陽點點頭,說道:“丁指導開始學古指導了,但是古指導這邊開始學丁指導了,呵呵,真是搞不懂他們。”
“丹陽!”蘇雯轉身面向劉丹陽,說道:“你得搞懂啊!當然,前提是未來你想好了要走教練這條路的話……對了,跟家裡商量的怎麼樣了?學校還等著你答覆呢。”
走教練這條路的話,那真就完全是情懷和愛好了,之所以蘇雯這麼問,是因為劉丹陽家裡是香山的知名家族企業,除了在全國做了佈局之外,人家還是非洲有礦東南亞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