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戰場上,從來沒有永遠的勝者,只有不斷調整策略的玩家。”
隨著懶蟲聯盟實施雙向策略,三四線城市市場初見成效,平臺的日活躍使用者呈現反彈趨勢。但就在林川和團隊努力擴充套件版圖時,資本市場的輿論突然發生了一次戲劇性的轉折。
“林總,您需要看這個。”張越推開辦公室門,將幾張列印的財經新聞丟在桌上,語氣中透著難掩的憤怒。
“懶蟲聯盟資金鍊緊張,或將面臨裁員危機?”
“多家投資機構質疑懶蟲聯盟估值,行業新星能走多遠?”
“後起之秀能否避免流星式隕落?”
林川快速掃過新聞標題,眉頭緊鎖。他深吸一口氣,抬頭問道:“是誰發出的訊息?”
“我們查了一下,這些新聞大多出自幾個財經自媒體。”張越回答道,“而且,這些新聞的傳播非常精準,短短几個小時已經在業內引發了巨大反響。”
“目標明確,就是要動搖我們的市場信心。”李安補充道,“他們知道,內容行業對資本的依賴極強,一旦投資者失去信心,我們的融資渠道就會被壓死。”
林川眯起眼睛,冷靜地問:“投資人那邊有什麼反應?”
“剛剛有兩個小股東發來郵件,希望我們能詳細披露財務狀況。”李安說道,“雖然他們還沒有撤資,但顯然也受到了影響。”
林川敲了敲桌面,沉聲說道:“我們不能被動挨打。既然對方想用資本市場壓垮我們,我們就反其道而行,把矛盾拋回給他們。”
當晚,林川召集了核心團隊開會,討論針對資本市場輿論戰的應對措施。
“我們已經掌握了‘映像’和華南財團部分投資專案的資金鍊風險。”林川開門見山,“接下來,我們要利用這些情報,把他們的短板放大,讓市場意識到,他們的佈局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穩固。”
“具體怎麼操作?”張越問道。
“第一步,釋放關於‘映像’市場佔有率虛高的訊息。”林川說道,“他們的使用者增長資料過於誇張,我們可以從多個渠道質疑資料真實性,並引導行業關注他們的使用者留存率問題。”
“第二步,透過匿名渠道,把我們掌握的他們資金鍊脆弱的細節,逐步滲透給財經媒體。”他繼續補充,“尤其是那份神秘人提供的報告,這將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
“這會不會反噬我們自己?”李安提出擔憂,“如果對方反擊,我們的融資環境可能也會受到波及。”
“不會。”林川篤定地說道,“我們手裡還有一張關鍵的底牌——我們和幾個大股東之間有非公開的增資協議,只要在關鍵時刻拿出來,就能穩住局面。”
張越點頭:“既然這樣,那就按照計劃來吧。”
三天後,財經媒體開始陸續出現有關“映像”資料真實性的質疑報道。
“‘映像’增長資料異常,業內人士質疑其留存率偏低。”
“資本瘋狂下注的背後,是泡沫還是奇蹟?”
“市場競爭白熱化,‘映像’盈利能力存疑。”
這些報道迅速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一時間,關於“映像”平臺的討論聲量直線上升,而懶蟲聯盟的輿論壓力則減輕了不少。
與此同時,幾家大型投資機構開始重新審視對“映像”的投資策略。一位業內分析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映像’無法在短期內證明其使用者留存和盈利能力,其未來的融資環境將會面臨極大挑戰。”
“這是林川的反擊。”林曼青盯著螢幕上的財經新聞,臉色冷峻。
“對方的操作非常高明,他們沒有直接攻擊我們,而是利用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自己產生懷疑。”一名助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