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讓他興奮不已,他甚至想到一個名字:《懶蟲日誌:失敗人生》。
然而,當林川正在為書籍創作忙碌時,一場輿論風暴不期而至。某自媒體賬號突然發文,直指林川“消費廢柴情緒”,“借失敗賺流量”。文章用犀利的措辭將林川的行為形容成“披著廢柴外衣的成功學販子”,並列舉了一些斷章取義的例子。
評論區立刻炸開了鍋:
“原來他根本不是廢柴,只是在演戲!”
“消費別人的失敗,真的好惡心。”
“再也不看他的東西了,失望!”
林川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惡意。他的私信被鋪天蓋地的辱罵淹沒,就連曾經支援他的粉絲也開始質疑他。
而就在林川幾乎被輿論逼到崩潰的邊緣時,一個粉絲私信打破了他的情緒防線: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但因為你的短劇,我才敢重新振作。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我只想告訴你,謝謝。”
林川盯著這條私信,眼眶發紅。他意識到,這不是結束,而是一次新的開始——他必須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廢柴”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意義。
他默默的開啟了筆記本寫道:懶蟲日誌:第五篇:我是廢物,但我已經學會了從廢物變成廢柴,然後點燃自己。
:()我,985廢物,線上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