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狗寶,這讓作為土郎中的二爺爺極其寶貝,由此,也就給剛出生不久的老五起了這個"狗寶"的小名。
有五子傍身的二奶奶則是腰桿挺的直直的,在村裡更是張揚跋扈,不可一世,任誰都不放在眼裡。
二爺爺本是絕對的大男子主義,古時家長制作風說一不二,年輕的時候也是村裡有名的二愣子,幾乎和所有的村民都吵過架,幹過仗,弄的本是老實巴交的老爹老孃(即二爺爺的爹孃)常常拿著積攢下來的自家小雞下的蛋替二爺爺去賠禮道歉。
當初二奶奶剛進門時,也常常被二爺爺喝來呼去的,有時候也會給按在床上用老布鞋把屁股打的好幾天不敢挨凳子坐。
結果現在,在二奶奶生了這五個兒子,且隨著五個兒子漸漸長大,個個都長的虎背熊腰的,二奶奶也越來越不怕二爺爺,直到後來是二奶奶常常把二爺爺罵的唾沫星子沾滿臉,一聲也不吭,要不就是在二奶奶張口開罵之前就背上筐籃下地躲出去。
如果日子就是這樣,也算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狀態,沒什麼可書可寫的。
但二奶奶最不該的就是仗著自己的五個兒子給撐腰,對自家婆婆,也就是二爺爺的娘,不是打就是罵,這讓二爺爺是無法忍受的。
,!
二爺爺的爹是得了農村人常說的肺癆死的,在二爺爺的爹去世不久,二爺爺的哥哥也病死了,二爺爺的娘那時候還很年輕,但沒有改嫁,而是帶著二爺爺一直守著自己的公婆過日子,任誰勸也不再改嫁,說:
"俺要是改嫁了,乾娃兒就成了沒爹也沒孃的孩了,再說了,俺要是改嫁了,乾娃兒的爺爺奶奶都那麼大年紀了,根本幹不了農活了,誰來給他們二老養老送終?即便是俺沒有大能耐,至少可以給二老端個茶,倒個水,乾娃兒也算有個家呀!那戲文裡不也是唱過,泰山奶奶還給公公暖過被窩的嘛,俺可以讓乾娃兒給他爺爺暖腳,俺給婆婆暖被窩。"
二爺爺的娘說到做到,不但將二爺爺的爺爺奶奶照顧的很好,兩個老人都是壽終正寢,最後披麻戴孝的送殯入土,還將二爺爺撫養成人,並且在村裡還樂善好施,無論任何人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會主動伸手幫忙或者予以支援,幾十年來,村裡所有人家幾乎沒有不得到二爺爺孃的施援的。由此,二爺爺的娘在村裡得了個"孝賢婦"(魯西南一帶民間對孝順賢德的寡婦的一種讚美和褒獎,一般情況下都是有本村德高望重的家族長輩出面宣告。)的美名。
二爺爺長大成人後娶了魏王莊村西北六里外的李家集的現在的二奶奶魏李氏。
這時候,大夥都在想,二爺爺娶了媳婦,二爺爺的娘該享享清福啦!
然而讓大傢伙想不到的是,自從二奶奶進門,就沒有給過二爺爺孃一天好臉色,橫挑鼻子豎挑眼,還霸佔了最好的三間堂屋,將二爺爺孃給趕到院裡背陰的餵養牲靈的草棚裡,即便是吃飯也是二爺爺一家人吃剩的。
開始的時候,大夥猜想可能是二爺爺孃好不容易熬成婆婆,是有意給二奶奶難堪被二奶奶報復,才這樣為難二爺爺孃的。
還是二爺爺家的老五狗寶給說漏嘴的,是狗寶在和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拿著油炸的糖糕在小夥伴們面前炫耀說:
"俺奶奶都吃不上,俺娘說俺奶奶吃豬食就行啦,她那大年紀不中用了,吃的再好也是個早晚死的累贅。"
這話被很多小夥伴說給了家人聽,慢慢的也傳到二爺爺的耳朵裡,更是讓二奶奶給知道了,就整天在大街上指桑罵槐的罵眾人,眾人就直接找了二爺爺,說他是娶了媳婦忘了娘,要不是二爺爺孃的話,二爺爺都不一定能活下來,大夥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二奶奶,完全是看在二爺爺孃的份上,才不予計較的……
結果,二爺爺這個老實人回到家裡直接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