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行禮完畢,聲音整齊劃一,彷彿在向天地宣告著他們的忠誠和決心。然而,在這莊重的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無奈和苦澀。
龐會四人雖心中略有不甘,面上卻不敢有絲毫表露。他們深知,此番戰敗並非鄧艾一人之過,鍾會的決策失誤更是難辭其咎。然而,面對晉王的權威和威嚴,任何抗爭都顯得蒼白無力。他們只能默默接受現狀,將希望寄託在未來立下功勳之時,再去設法提攜鄧艾的後人,以彌補心中的愧疚和遺憾。
此刻的他們四人,如同戴罪之身,雖自保有餘,但想要救助他人卻是難上加難。心中的無奈與苦悶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與此同時,吳軍尚未發起進攻,但魏軍卻已未雨綢繆,開始積極籌備防禦吳國的進攻。多年的魏吳交戰,雙方互有勝負,卻始終未有一方佔據優勢。這種僵持的局面讓兩國都心生不滿,卻又無可奈何。他們都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魏吳兩國,如同兩頭蓄勢待發的猛獸,各自在邊境線上佈下了重兵,虎視眈眈地盯著對方。雖然表面上平靜如水,但暗流湧動,一場大戰似乎隨時可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