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決一切。
他相信依靠現代先進的偵測手段和軍隊指揮官們過硬的軍事素養,切入戰場的時機一定會選的很合適。
最高決策組經過一番討論後,最後決定按照秦峰的建議來,但同時軍隊也要做好隨時干涉戰爭的準備。
決策組是這麼認為的,如果秦峰的提議失效,也就是說王之仁或者說王之心傳遞訊息失敗,對於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只不過是向王之仁多費了一番口舌而已,只需按照軍隊既定計劃離開實施就好。
至於沒有把訊息傳遞給登州府,決策組的解釋是,登州府知府徐必達為典型的東林人士,此時的東林人正面臨閹黨失勢,朝廷重用東林人之際,決策組怕此人屬於好大喜功之人,為了得到朝廷重用,會有一些不合適宜的舉動。
例如直接討伐委員會他們這幫反賊,這就要徵用大量民夫,在這個寒冬,百姓生活本就困苦,如果再被徵收徭役,恐怕死的人會更多。
談判結束後,蓬萊縣眾官員匆匆離去,走的甚是匆忙,就連以後龍國人怎麼援助的詳細方案都沒有商談。
回到縣衙後,王之仁一頭扎進了書房裡,鎖上房門,不知在屋裡搗鼓什麼。
直到天快黑時,他才紅著眼從書房裡出來,隨後拿出一封書信,交給了自己的親信,交代對方無論如何也要對方在兩天之內,把這封信送到京城。
說罷,他領著著親信出了縣衙,直奔登萊巡撫官邸。
王之仁為什麼要來登萊巡撫官邸吶?
從登州府通往京城的最短的路線,是從登州港出發,穿過渤海,從天津衛登陸,然後直奔京都。
既然出海肯定離不了船隻,哪裡的船隻最快最安全,當然是軍隊的船隻,他這一個小小的縣令肯定調動不了軍艦,所以就必須藉助新上任的登萊巡撫的力量。
登萊巡撫一職,設定於明天啟元年,全稱是巡撫登萊地方贊理軍務,本意是為了與山海關、寧遠方面東西呼應、海陸共進、抗擊後金、恢復遼東。
從這個官職的全稱不難看出,這一職位相當於一個軍區的最高長官,只是管理軍務,不負責民政方面的工作,這就同山東巡撫的職責劃分開來,避免讓一省出現兩個巡撫職責不清的尷尬。
:()明末:只允許一萬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