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路線。
一條是向西北方向走,進攻寧武關,走大同,宣府,居庸關,京師,也就是李自成原有歷史中走的那條路。
還有一條是向東北方向走,攻代州,破紫荊關或倒馬關,然後涿州,京師。
朱由哲最開始想的是或許可以放開寧武關,將闖軍引向大同,畢竟歷史中李自成走的那條路又遠又難,是有利於明軍防守的。
但原平這戰之後,朱由哲徹底放棄了這種想法。
因為,明軍實在是太爛了。
在戰力方面,他們中最精銳的邊兵和普通闖軍不相上下,而比著闖軍老營兵,他們更是遠遠不如。
在軍心方面,他們更是毫無戰意。
在忻州圍攻李自成的時候佔據絕對優勢,倒是打的有模有樣。但一旦處於劣勢,就是大崩盤啊!
朱由哲看周遇吉所部損失慘重,而且異常疲憊,就讓王承胤率部前去替代他支撐一段時間。
但王承胤一到,面對兵力佔據優勢的闖軍,不到半個時辰就崩了,而他本人連帶著千餘士卒甚至還被闖軍圍住了。
周遇吉無奈,只能回身去救王承胤。
但王承胤卻直接降了,降的那叫一個乾脆直接。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周遇吉的前部距離他只有數百米,眼看就能救出他。然後就眼睜睜的看著他跪在地上,高舉武器投降。
而唯二的解釋是,王承胤唯恐自己降的不夠快,而不被李自成看作主動歸降。或者,他根本就不想突圍,害怕死在突圍過程中。
朱由哲聽聞後,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這他孃的是大明的總兵?這他孃的是大明的軍隊?
看清楚這些後,朱由哲便連忙讓方正化帶上唐翰輔,還有千餘士卒去寧武關。他怕了,真心怕了。
唯恐李自成攻破寧武關之後,晉北各地明軍再望風而降,給他弄一個遠比滹沱河慘敗更大的大崩盤。
這時候,什麼戰術啊!什麼有利路線,什麼方案啊!都不講了,能多守一天是一天,能在前線擋著,就不要後退。
他們不是人少,也不是沒有一點戰力,他們純粹的不看好大明。覺得既然結果一樣,那為何要堅持啊!
早投降還能免死,說不得還能混個從龍之功。
朱由哲真崩潰了。
這局面完全無解啊!
你說,軍隊可以募集,糧草可以徵集,錢餉也可以籌集。但問題是,他們對你沒信心,你能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