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湛然和黃尼麓挨著劉文炳坐了。
朱由哲坐在主位,對面坐著李若璉,其他八人坐在兩側。
十個人把三丈長的桌子坐了個滿。
王之心和慄宗舟在旁侍候著,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粥。
所有人都惶恐的接了。
尤其是申湛然和黃尼麓,接粥的手都在顫抖。
一介布衣,能和天子一起用膳已是天大的恩賜,況且現在還有兩個貼身內侍親自在旁伺候。
兩人不禁都想起了“力士脫靴”這個典故。
雖然兩人沒有李白那麼有才,也不可能像他人那樣倨傲,但是現在確實讓他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禮遇。
朱由檢眼光掃過在場的每個人,他能感受到他們的激動和感激,這難道就是朱由哲之前所說的人味?
他不禁看向朱由哲。
朱由哲的每個舉動看著似乎都大大咧咧的,似不是有心為之。但他每次那麼做,都能獲取對方的好感。
天子的禮遇之恩,普通人哪裡頂的住?
就像眼前的申湛然和黃尼麓,如果朱由哲這時若讓他們去死,他們很大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同意。
不知不覺中,朱由哲已經籠絡了一些可信之人。
這樣的能力,可比死之前只有王承恩一人陪伴的自己強多了。
但朱由哲現在卻一臉平靜的看著擺放在面前的奏疏,似乎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
這樣的人太不可思議了。
朱由檢在心中發出感慨。
朱由哲看完方以智的奏疏,太假大空,幾無可取之處。
這明末四公子之一或許是讀書讀傻了,不考慮一點實際。
不像侯方域,品性暫且勿論,至少他的水火併進的絕戶計確實助清廷平定了堅持十幾年的榆園軍起義。
朱由哲放下他的奏疏,問道:“密之,你和侯方域熟識嗎?”
方以智連忙起身,“臣……”
朱由哲擺手示意他坐下,“坐下說。”
方以智坐下,說道:“臣早年曾遊歷於江淮、吳越之間,曾與多名友人主盟建立復社,而侯方域便是其中之一。因而,臣與之頗為熟悉。”
朱由哲點了點頭,“他這人如何?”
方以智道:“其人豪邁,心中多大略,聰慧而多才。但因為其屢試不第,心生悲意。目前流落江南,以詩歌自娛。”
朱由哲輕輕的點了點頭,沒再多言。
心中考慮著,是否也該下一道聖旨招其前來?
無德有才。
這的確有點難抉擇。
朱由哲拿起另一封奏疏,是陳名夏所寫。他提出自己願意孤身前往山東,招勤王之兵,以衛京師。
明代山東有九衛十所,加上各地駐兵,應有不下十萬之眾。
最主要的是,山東歷經過吳橋兵變、李青山之亂。不說別的,至少有不少可戰之兵。
前往山東招勤王之兵,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山東有劉澤清這個山東總兵在,陳名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他靠什麼招募勤王之兵?誰又會聽他的?
只不過透過陳名夏的這本奏疏,朱由哲倒想起了一個合適之人。
曾主持平定吳橋兵變的朱大典。
地位高,有威信,能力強,最主要的是忠心。
在清軍兵臨浙江之時,已經因罪去職的朱大典散盡家財,募兵固守金華。在城破之後,舉家殉國。
和這些相比,朱大典貪財的那點小毛病根本不知一提。
朱由哲轉向陳名夏,“百史,你的這封奏疏甚好,但不用你前去,朕有其他的人選。留在朕身邊,暫時當個侍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