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和血族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
這一年透過火星赤道基地的補充,星際艦隊和機械大軍的數量,又增加了50%。
除了五萬留守澳洲的機械戰士外,剩餘的二十五萬機械軍團,全部登陸了美洲大陸。
美洲和澳洲都是相對獨立的大陸板塊,而且這兩個大陸本來就人口比較稀少,進化成血族的也就百分之一的比例。
歐亞非三塊大陸的陸地都是相連的,而且人口密度大,陸平打算放到最後。
一說進軍美洲大陸,反抗者組織立馬磨刀霍霍。
透過逆向工程,他們沒能造出機械戰士,但是意外的造出了另外一個東西。
機甲!
他們沒有核能電池,那就直接用人機工程驅動,這樣機甲的能源消耗就能降低幾個等級。
至於武器系統,自然也是大大地弱化了。
他們仿製出了超臨界材料,以這種材料打造的機甲,防護效能直線飆升,大大的保護了操控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他們捨棄了動能武器和鐳射武器,將原始的熱武器改造一番,直接與機甲進行一體化設計。
在機甲戰士自身不受傷的情況下,這些熱武器也能給血族造成不小的傷害,一旦命中頭部也能一擊斃命。
再給每個機甲戰士,配上一面超臨界材料打造的盾牌和冷兵器。這樣一來,一名機甲戰士,就能夠單挑好幾個血族。
反抗者人數畢竟有限,美洲的收復戰還是以機械戰士為主,機甲戰士一般只是用來清理戰場的。
這一天,戰線推進到災變前的一個超級大國。血族大軍退入城市以後,立馬化整為零,全部消失了。
一隊機械戰士追著敗退的血族大軍,進入了一座城市中心,來到一座廣場。
廣場的中央立著一座巨大的雕像,內容是聖母和主母牽著一個小男孩。
廣場的四周都是摩天大樓。
“獵物已經入籠”!
“收到”!
一位血族的軍官衝著對講機彙報,很快就得到了回應。
機械戰士抽出光劍,正要上前將這支血族潰軍斬殺。忽然,四周的摩天大樓頂冒出絲絲電火花。
每一座大樓的樓頂,都有一個高大的鐵塔。鐵塔的頂部是圓柱形的金屬棒,金屬棒周身電弧繚繞。
這些電弧逐漸增大,漸漸地向著廣場上方凝聚而去,匯聚成一道碗口粗大的電流。
刺啦!
一聲巨響傳來,猶如晴天霹靂!
碗口粗的電流猛地向著地面衝去,直接擊打在機械戰士的外殼上。
頓時傳來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機械戰士全身火花飛濺,直接倒在了地上。
滋滋……
隨著滋滋的電流聲,機械戰士渾身抽搐,cpU冒出一道青煙,直接被電流擊穿燒燬了。
這是雙方開戰以來,損失的第一隊機械戰士。
血族們歡呼雀躍!
不多時,廣場的地面上開啟一個通道入口,一輛拖車從通道口駛出。
血族迅速將機械戰士的殘軀固定在牽引裝置上,拖車油門轟鳴,將機械戰士拖入了通道之內。
血族戰士也跟著拖車一同進入通道,消失不見。同樣的一幕在這個城市各處角落,不斷上演。
戰報很快就傳回了地球號,經過後土統計,共有上百個機械戰士失聯。
這一戰,陸平損失了上百的機械戰士。而血族也沒能全部剿滅,全都躲了起來。
陸平看著戰報,表情越來越凝重。
機械戰士都是有無限網連線的,受到電流襲擊的畫面,自然也是反饋了回來。
犧牲一百多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