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顧家聽話呀,這又不是咱家這樣!在農村渾身反骨的狗子,活不過明天的。”
一行人邊走邊聊往村裡去,路過半山腰上隱約可見的中醫館,莫懷夕和莫空青一下子被吸引了目光。
山腳下一條三米寬鵝卵石路,蜿蜒曲折的向山腰處延伸,兩邊中有翠竹,人工建立的小石橋,石階,石臺,入門處右邊新建的八角亭掩映在高大的厚朴樹下,藥館的門前有十米多寬的空地,統一鋪上鋪上帶紋路的水磨石,大門兩邊都統一修建了兩條六米多寬的無障礙緩車道,分別連線到村口的和公路上。路的兩邊都已經種上了高大的構樹和低矮的補骨碎。
老式的木門,刷了幾十次的桐油,原木色油亮而,厚重。“一心堂中醫館”黑底金字的牌匾高高的掛在正中間! 正門無任何臺階,方便患者一路直入,田字形分佈建立的大小庭院,大小合理,道路配合大小的弧線,主屋坐北朝南,西高東低,採光通透,錯落有致。
紅磚,青瓦,白牆,依山傍水,斗拱飛簷,讓人一入此間,浮躁的心,便獲得撫慰!
太漂亮了,簡直都建在每個中醫人的心裡去了,這種傳統的中式建築在那十年都被破壞的太多太多了,更別說本就不多的純中式醫館。
兩人駐足彌久,舉目仰望!
“想不想進去看看?”白英適時建議。
“能看嗎?主人家能同意?”
“能啊,我家的!歡迎參觀!”白英輕笑起來。
“還真是他家的,至少是她找人建的!”隨後而來的唐繼峰道。
他上次來的時候外面還沒有建好,這次再來,醫館主體部分已經竣工了。可見西灣村建築隊的工作熱情有多高!
莫懷夕瞪眼看著她:“你不是說你是種藥材的嗎?咋還有這麼大的醫館!”
這個比他們家在京都的那個市中心的醫館大的太多了,這麼比起來他家那個地既破又擠!
不見經傳的的地方蓋這麼漂亮的醫館,還要不要得人活!
“我不懂藥 又怎麼種藥?這地方是給我兩位爺爺準備的。家裡地方太小,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恰好遇到一個懂建築的朋友,就這麼著,各種巧合湊在一起就把它弄出來了。”
白英本就打算把這周圍的山頭都承包下來,建成人民公園和中醫療養基地和種植基地,最後建成 旅遊景點和老百姓的日常休閒之地。西灣村甚至整個山陽縣的人都能因它獲利。
所以她在一開始的綠化的時候寧願麻煩一些,成本高一些,也要多找本地的道地藥材作為綠化植物。避免後期的重複建設和浪費。
這一路走來。不管是路口的淡竹葉 還是山路邊厚朴,辛夷和構樹,低矮的月季,迎春花,桔梗,地黃等等等,都是白英費了很大的精力去佈置的。才有他們所見的滿目藥香!
眾人裡裡外外都看了一遍,莫懷夕越看眼睛越亮,他太喜歡這裡了,寬敞明亮的抓藥房,獨立乾淨的診室。涇渭分明的各個操作室!
這才是他夢寐以求的工作地方!偏偏出現在這個名不見傳的小地方。
白英開玩笑的說:“要是真的喜歡不放留下來一段時間,這醫館目前就為小爺一個主治答覆,我爺爺是製藥和抓藥一把抓,我平時有時間就過來搭把手。目前好缺人哦!”
“別別別,我也沒出師呢!到不了單獨開診的程度。”莫懷夕連忙拒絕,他自己家都忙不過來,哪能分開神去別的地方就職。
再說他也真的沒騙人!雖然他的醫術祖傳的佔多數,但是他真正願意學習的時候 還是過了大學叛逆期!在此之前家裡人並沒有強迫他一定要傳承家學,他母親這麼多年都嫌棄學這個不能賺大錢,怕她日後養家餬口都難,再加上國家大方向的政策傾向也變了,學西醫看似遠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