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姓的故事非常熱鬧精彩,咱還是老規矩,先交代一下石姓的起源,再來講故事。
石姓正宗,出自姬姓,尊春秋衛國的大夫石碏為始祖。
準確的說,是石碏兒子石厚的兒子駘仲,才改姓了石。只不過石厚名聲不太好,而石碏則是成語大義滅親的主角。
說的是石厚和洲籲倆人,弒殺了國君衛桓公姬完,然後洲籲自己上位做了國君。
問題是國君位置來的不正,洲籲又是第一個開創了弒君的先河,老百姓議論紛紛,對他的這種行為嗤之以鼻。
洲籲在石厚的攛掇下,先糾集了五國聯軍攻打鄭國,想著轉移矛盾。
鄭莊公洞察秋毫,瓦解了五國聯軍,也算是給洲籲個面子,沒有對付衛國。
以為打了勝仗的洲籲,發現還是堵不住老百姓的嘴,就跟石厚商量該咋辦。石厚也沒轍,回家請教因為弒君而不忿,退休在家的老爹石碏。
石碏給他出主意,說洲籲得位不正,主要是沒有得到周王室的認可。你們必須得去洛陽,找周王發個營業執照,這樣才能名正言順。
石厚一想對呀,趕緊彙報給洲籲。洲籲說我們在周王室跟前一個熟人沒有,人微言輕的,誰給咱面子呀!於是又來請石碏出謀劃策。
石碏好像早就料到了,拿出一封信,讓先去找陳國的陳桓公,讓他辛苦一趟,帶著他們去洛陽。
洲籲石厚興沖沖的帶著禮物跑到陳國。沒成想石碏早就另外給陳桓公一封密信,讓直接宰了他倆。
陳桓公還猶豫不決,覺得石碏都六七十的人了,就這麼一個兒子,宰了那是再也生不出來了。
石碏知道後,就說我到陳國,親手宰了這個小兔崽子。
陳桓公聽說後,乾脆你也別來了,要不然還得招待,再說畢竟殺親兒子有點太殘忍,還是我給你代勞吧。
這就是大義滅親的來歷。
石厚死後,他的兒子駘仲改姓石。
石姓還有一支出自姬姓的,是鄭國鄭穆公的孫子公子豐,字石癸。他的後代,有以石為姓的。
此外宋國的子姓也有一支,宋平公的二兒子公子段,字子石,他的後代有以石為姓的。
嬴姓秦國有貴族石作氏,屬於複姓。到了春秋末期,其中孔子有個徒弟叫石作蜀,他的後代簡化為單姓石。
有將近四百五十萬人口的石姓,當然也有兄弟民族改姓,和因為避禍改姓的。
比如明朝大臣李三才,因為受到魏忠賢迫害,被滅門。他的兩個兒子也是機緣巧合分開跑到了今天的山東蓬萊。
官兵追到,問老大姓甚名誰。老大李元看到了蓬萊石,隨口說出姓石才免遭大禍。後來跟親弟弟見了面,竟然互相不認識,倆人一聊天,才知道是親兄弟。自此老大姓石,老二姓李,死後兄弟倆墳頭相望,以示石李不分家。
接下來還是按照時間順序,把石家的名人軼事聊聊。
首先出場的,是春秋時候楚國的令尹石奢。
大估計石奢的眼神不太好,至於是青光眼還是白內障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殺了人,就可著勁的追。
沒想到追上撂翻了才發現,竟然是自己的親爹!
這下麻煩可就大了,殺了親爹給人家償命,肯定是不孝。但如果放跑了,又褻瀆法律的尊嚴。您說如果他的眼睛沒毛病,幹嘛往死裡追呀!
思來想去,石奢還是放了老爹,轉回頭來到楚昭王跟前,願意替父頂罪。
楚昭王也知道石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下令赦免。
軸勁上來的石奢,說的跟上面那些想法一樣,所以自刎而死。
其實實行頂罪也不可取,要不然殺了人就弄只羊頂罪,肯定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