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靶心。圍觀之人盡皆稱讚不已,真乃神將也。高宗觀畢龍顏大悅,當即命人傳話於二位勇士,言:“朕有數十年沒有見到如此精彩絕倫的武藝,二位都是神勇之人,朕今日願為二位擂鼓助威,請二位再來一場如何?”
皇帝發話了,自然是不得不從,當即擺開架勢。高宗撇開眾人走上鼓臺“奏,秦王破陣樂。”
大唐天子金口玉言,親自擂鼓助威,宮中樂師舞女也趕忙來到現場,古琴,琵琶,古箏,箜篌,笛,蘆笙,排簫,瑟,樂懸十二架,三十六臺穆王鍾也就是編鐘。一時間琴瑟和鳴,鑼鼓喧天。現場的氣氛迎來了最高潮。
二人也上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按耐不住手癢心更癢。段霖是要在皇帝與眾人面前顯露本事,童散是要在眾人面前挽回面子。二人目的不同,卻是目標相同——擊倒對方。
高宗一聲鼓響,二人齊上前開始出招,段霖武器偏長,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
一招“崩槍式”長槍後發先至,“進步扎槍”、“左橫劈槍”、“探海屠龍”、“力劈華山”、“白蛇出洞”、“霸王點頭”;
童散見狀也不示弱架起橫刀,“左橫擊劍”、“架劍格擋”、“潛龍吸水”、“上橫擋劍”、“左雲抹劍”、“後仰抹劍”。
又是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段霖長槍反握、變槍為棍“弓步蓋打”、“僕步雲掃棍”、“弓步雲掃棍”、“羅漢挑棍”、“背身戳槍”、“回身掃棍”,看的高宗瞠目結舌;
那童散也是不遑多讓,“鷂子翻身”、“玉女穿梭”、“進步下劈”、“太公垂釣”、“撩劍式”、“劈劍式”、“斬劍式”。且說這段霖武藝高強,正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
那童散也非等閒之輩,其重慈乃是初唐東勝神州地榆縣的縣令袁守城之妻是也,這袁守城是何許人也。年輕時,十九歲便擔任地榆縣縣令,後唐太宗將連同地榆縣在內的三個縣省一同送給西方願為唐子,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突厥王子那屠叄。以安撫唐朝征戰突厥時陣亡的三萬突厥士兵。那袁守城本就是一方小官,現在縣歸別人了自己自是革職只得進京,好在自己手中還有本祖傳下來的《易經》原本。只得在京城擺攤算命為生,哪曾想到所作所為皆是洩露天機之舉,害的涇河水族近乎絕跡,涇河龍王身首異處。當時只為贏下賭約卻不曾想,此番行徑早已洩露天機。雖然說:“算不盡芸芸眾生卑賤命,乃如何命中註定難逆改。”
,!
可就算如此,那大道之中蘊含的天機哪輪到人間的凡夫俗子來參透的。涇河龍王死後袁守城也大感大事不妙,當天夜裡就撕毀《易經》棄卦遠遊,後定居於白雲山修了一座白雲觀,潛心修身養性、休養生息,於涇河龍王喪命的一輪後的同一年同一月同一日裡,在那白雲山白雲觀的大殿之上坐化了,這一飲一啄、造化如此、莫非前定。
那童散小時候父母早亡只得跟著重慈少時也居住在白雲觀,跟著袁守城學了十載身好劍法。袁守城走後沒過幾年他重慈也因為年事已高、駕鶴西去了。正值太宗北伐,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鮮卑日益強大,屢屢來犯我國北方邊城,童散報名參軍,憑著一身武藝很快就在軍營裡打出一片天。
二十二歲便將拜驃騎將軍,賜“破竹侯”一稱,為的是誇獎他帶兵勢如破竹。
貞觀十二年
太宗率八千騎,長刃騎兵欲從狼胥山繞道鮮卑人的陣地後方,行至一段溝壑之中,沒想到敵人早已埋伏在此。一時間亂石、滾木如同雨點般落下 ,砸的鐵騎潰不成軍、一鬨而散。太宗也被追至一處斷崖,出發時帶的八千鐵騎也所剩無幾。零零星星也就剩五、六百人,敵方大部隊殺到,誓要生擒太宗。這時忽聽敵軍後隊打亂,原來是童散帶領手下殺來,太宗也重整軍隊,殺了回去,鮮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