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的痕跡。
瀛洲的武士和藝伎聚在一處,低聲交談著。
一名武士搖了搖頭,語氣中透著幾分無奈:“我們剛才的表現……未免太兇狠了吧?那些倭寇的行為,簡直令人作嘔。”
另一名武士沉聲附和:“是啊,那些浪人的所作所為,根本不是我們德川旗本武士的風範。可我們竟然要扮演他們……”
他的話音剛落,身旁的領隊冷冷掃了他們一眼:“住嘴!你們別忘了,這是誰的命令。”
武士們頓時安靜下來,紛紛低頭不語。
領隊放下手中的武士刀,目光嚴肅:“他是大夏的君主,也是瀛洲的宗主國。我們能為他效力,是榮譽,而不是恥辱。倭寇的行徑雖令人厭惡,但演繹這些,是為了協助重現歷史,你們不覺得有意義嗎?”
武士們低聲應是,儘管心中仍有些許不滿,卻不敢再多言。
與此同時,四名宮女正被安排在城內的另一處場景中,準備參與最後一段補拍。
劉鷺親自給她們安排了角色:她們將扮演一群被倭寇俘虜的貴族女子,在明軍解救的過程中,展現出深厚的家國情懷與堅韌氣質。
“記住,你們不僅僅是被救的弱者。”劉鷺在開拍前叮囑她們,目光深邃,“你們的眼神、姿態,必須傳遞出大夏女子的高貴與堅韌。讓觀眾看到,你們是家國的象徵,是希望的化身。”
宮女們點頭,神情認真。
當鏡頭開始拍攝時,她們的表現令人驚豔。
陳茵身著華麗卻不失莊重的宮裝,微微抬頭,眼中含淚卻毫無怯懦。
她的一句臺詞低沉卻有力:“大明女子,可受辱,但不可屈。”
宋蘊手握一片破布,掩護身後同伴,冷靜地注視著倭寇的動作。
她用眼神傳遞出壓抑的憤怒和絕不低頭的倔強。
姜雪則將哭喊控制得恰到好處,不是單純的害怕,而是對家國淪陷的痛心。
她跪在地上,雙手緊握,彷彿在向天祈禱。
李婉在解救的那一刻,用低聲吟誦的方式道出了一句詩:“身後有家國,怎敢求苟活。”她的聲音清亮,如泣如訴,讓現場的所有人瞬間沉默。
這一段場景被設計成戰爭戲的關鍵情節之一。
當明軍衝破倭寇的包圍,將被俘的女子解救出來時,戰場的殘酷與人性的希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宮女們在這一刻完成了她們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