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為了召喚惡魔的獻祭儀式而死的。如果再有足夠的犧牲品,拜蒙就能重新降臨在哥譚一次——這裡就不是他的主場了。”
亞當斯的長女並不認為,為了報復一個惡魔,而犧牲上百人的性命,這算是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坦白講,她甚至願意比這做得更狠。
德斯蒙特附和著說:“沒錯。而且哥譚本來就到處都瀰漫著,惡魔喜歡的殺戮與汙穢的氣息……這裡是自然形成的祭壇,所以那些邪/教/徒才會將哥譚選做是拜蒙獻祭的最後場所。”
“而且這裡分佈著一扇【地獄之門】,不是嗎?”
小鎮青年冷靜地問,這是他之前從「盒子」那裡聽到的訊息。
“他們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地獄之門】?這又是什麼?”作為在場唯一一個“麻瓜”,儘管對一切都只能說是一知半解,但彼得也從這個詞的組成中,直覺意識到,這不是個好訊息。
最有發言權的克勞利立刻掌握了話語權,“就是一個類似於地標的記號……當然,不是物質概念上的門,只是一個象徵著通道的詞。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分佈著這些容易被惡魔出入、也容易滋養黑暗的地方。”
也有一種說法是,罪惡經常光顧的地方,才會孕育出【地獄之門】的誕生。
“不用擔心。”亞茲拉斐爾接話道,“如果羅拉的目的真是召喚拜蒙,那根本用不上這個。”
克勞利偏了一下腦袋,“沒錯。指向特定惡魔的儀式,只需要相對應的名稱和指向性咒語就行了。這也是為什麼,在世界絕大多數的地方,甚至是簡陋的地下室,都能召喚出邪惡又挑剔的惡魔——這一切成功與否,只取決於前期獻祭準備是否充足,而惡魔又是否擁有出現的意願。”
因為普通人是很難得知那些神秘咒語和儀式步驟的,往往是惡魔藉助小手段,迷惑了他們成為信徒,並且灌輸了相關知識才行——祭祀者和接受祭祀者,就是這樣“雙向奔赴”的關係。
比如說克勞利,他本來就長居於人間,擁有著輕鬆來往兩邊的資格,自然就不會暗中發展信徒,讓他們耗費大量時間佈局,以召喚出他的降臨。
如果可以,他有時甚至希望自己沒有信徒的存在。
……誰願意在吃飯、洗澡、飆車的快樂時光裡,突然聽見陌生人的呼喚啊?
謊言之蛇的化身磨了磨後牙,想到那幾次尷尬又憤怒的經歷,恨不得抹消之前汲汲營營、誘/導王公貴族發動戰亂的過去,以免再流出那些誇張的傳說。
“而【地獄之門】的存在,和針對性的儀式不同,就相當於打通了人間和地獄的無條件通道,可以供任何趕得過來的惡魔通行。”
通常來說,這些門都是隱秘的、閉合的,如果被居心叵測的人加以利用,兩界開始聯通,那就只有讓魔法師藉助聖靈的力量重新封印,才能打破這對人類不利的局面。
作為最早一批墮落的惡魔,克勞利不僅知道這些【地獄之門】的位置,還清楚地記得幾次正義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