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東都一朝,兵戈常動,廟堂紛紜,以是人重事功而輕言著,士慕治國而易文章,以是文學之類不蕃,華麗之辭鮮見。然縱多重功慕治之君子,亦偶有詩篇之在聞,故廣錄其事,以為《文學類》。
龔義,字臣忠,隴西人。好學而寡慾,既長,遊歷四方,至於蜀中,遂隱居山林。開陽中,帝聞其名,數欲徵之,義皆不就。
義在山林,不與外界交通,物食皆自足。居在草廬,一日夜,風雨大作,廬頂乃破,雨落其身,義猶晏然,仰天觀星雲:
細雨枕落葉,我自抱清風。
蒼穹永無盡,何故戀此生。
卒無疾而終,竟不出仕,其卒年及歲皆不得知。
張績,字弘功,東郡白馬人。少有才學,薦補東郡府官,幹辦材力,累遷東郡太守。治績常為兗州第一。
昌武七年,徵為侍中,太宗久知其名,詔與語,時在夏夜,帝問曰:“君入洛京道中,可有所見?”績對曰:“但見:萬里清風一襲月,滿幕山河兩眼星。”帝以為善。
覃誠,字金信,日南人。家世商販,轉運奇異於南洋,故資產頗厚。而誠不好賈賣之事,留心文典,少讀《三章》《文書》,窮其筆法,為之註解,傳講郡中,遲然重之,開陽十八年,引為交州記室。
二十一年,以案牘煩雜,不樂公府,遂縣印而還。常遊歷楚粵之所,遍行山川海溪。每至一地,登高而眺,長嘯高歌,人以為狷痴。
一日,坐山亭之中,遇有人亦在,問曰:“子來何為?”對曰:“拂風枕山海,與月看人間。”誠頷之。其人問誠曰:“子來又何為?”誠卬笑而對曰:“聽風訴山海,與月罵人間。”顧而走,其曠闊悉若此類。
昌武九年卒於零陵,時年四十九。
兒哲,字道知,梁郡寧陵人。身長八尺,墨髯烏須,行止頗有風度,一郡所聞。昌武元年,舉為本縣記室,累遷本縣令。
延昌五年,梁郡大旱,哲為郡祈雨,作文曰:
“祈曰:天地造人,化萬物之靈長,集乾坤之精魂,乃有水火,方出稻粟,復得生息。而若祗造世,無控陰陽,使水火隨意,風雷無豫,則安得康平?故有晦明炎涼,春夏秋冬,教宇宙以定軌,中混沌以固行。然則有夏日高懸,烈焰長空,燦陽貫晝,熱浪橫川,布衣怨苦,黔首懷慟,故祈天地以暫行風雨,以驅炎焱,使百姓驩樂,萬民憙慶,彰天地之好生,顯乾坤之樂善,是以稽首衷求。”
然亦不雨。(注曰:臣以為,夫旱雨寒暑,自然所定,天地所生,豈以祈禱而至乎?縱可祈禱而至,則以文祈禱,何若以德祈禱乎?然古來君王或昧此理,殷勤於燎祭,而怠惰乎治臨,空取破國亡廟,不可戒邪?)
登豐三年,徵為司農丞,道病卒,時年五十二。
魯華,字風麗,鉅鹿列人人(注曰:列人,縣也)。家世木工,華精其術,而猶好學,自讀文章,每至不解,多從鴻士拜問。凡轉業於一地(注曰:華為木工,勞在多地,故曰轉業),盡訪其學士以求知。
昌武中,太宗討伐四夷,干戈日動,戎馬方生,以是常有帶孝喪哭之家(注曰:以其家有人戰死),華遍歷寰宇,頗睹其容,遂假女子言語作詩曰:
風吹楊柳日懸高,披甲背弓出臨洮。
霜凍玉龍難出鞘,呼氣融雪拭寶刀。
陣前對峙心如燒,寒風拂旗迎北猋。
驚天一曲衝鋒號,屍橫遍野血如濤。
舉目骷髏枕白骨,滿眼斷支與殘袍。
天山腳下士吹角,荊襄荒流女插苗。
大黑河畔風蕭蕭,長江兩岸誦農謠。
獨立高樓人何在?為報君王早已遙。
其人不知所終。
袁晨,字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