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凌,字志飛。河南密縣人,本郜氏,先世於梁坐事,乃為宗族所除,易姓告氏。至凌,家道稍靡,以市賈為業。遊於京師,與聖王相友。凌少有大志,每見飛馬奔騰,則捶胸慨然(注曰:知有志乎戎馬功業)。梁崇寧七年,直聖王南歸,凌隨從。
及逢高帝,共投郝應,每戰隨從高帝、聖王,多先登破敵,摧鋒搗銳,敵虜望之莫不生畏憚之心,以凌有巨耳,常呼曰“象將”。嘉魚之戰,手斬數十級,刀為之闕,帝見而嘉之曰:“睹志飛之刃,知破敵之首功何在也。”賞金百兩,賜帛五十匹。從攻漢沔,拔夏口、華容。平南郡之戰,告凌突入敵中軍,陳斬主將何衍,拔敵旗,敵遂奔潰。
江陵之戰,聖王令凌與管恪各領精騎五百自左右北渡,一騎一幟,掩襲向敵。敵既半渡而受擊,軍亂,死甚數,又見左右騎至,聲勢浩弘,大懼,更相北逃,阻不能沮,軍遂潰,凌躍馬破陳,馘斬數千。
帝既西蜀,凌克城拔寨,所向降伏。帝使凌鎮劍閣,以御北患。直帝稱王,拜凌前將軍(注曰:前後左右四將軍者,前為首矣),南鄭侯。從郭孝成北徇漢中地。帝稱尊號,拜雍州牧、都督雍州諸軍事,將軍如故,邑一千戶。
從帝拔潼關,略河南,常與士卒同進退,百戰克勝,未嘗折戟。至本郡,郜芝攜宗族奉迎,凌於馬上俯望之,問曰:“卿我同氏否?”郜芝叩首曰:“草民階下,未敢與將軍同氏。”淩策馬而走(注曰:前郜氏不以告凌為意,今其叩首俯躬,凌不以郜氏為意,何其戲謔乎)。轉幷州牧、都督幷州諸軍事(注曰:時幷州不在秦),加邑五百戶。
開陽六年夏,從徵淮北,大雨濘塗,帝內韓豐計,誘賊將袁品,語在《通紀》。凌與韓豐潛騎緣丘陰至敵背,居高臨下,乘鋒鬥入,敵遂腹背受敵,大奔潰,淩策馬轉鬥於兩陳之間,斬將擎旗,敵虜披靡,臨刃挺進,大破賊軍。追北,為流矢傷,歿,時年三十一,帝大悲,親為執喪,臨發往視三番,追贈為威武侯,後改贈威武公,太宗章表舊勳,加贈徵東大將軍,配饗太廟。
初,既克河南,帝欲改淩姓,使入河南郜氏族譜,凌固辭曰:“臣姓祖宗所易,不敢革也;郜氏天下之冠,不敢辱也。”遂寢,評論多之,郜芝聞而大慚。時郜芝雖為典軍校尉,而文筆才學當世為冠,又凌勇武天下無敵,河南士民以一郡並有文武,甚以此為榮。
二子:越、宸,越早夭,宸襲,卒。子染襲,卒。子耀襲,坐事免。
管恪,字明孝,聖王從弟。少善弓,百步以外,箭發落燈。跟從聖王入京,同侮左右。與聖王南歸,共高帝投郝應。
每戰常隨從聖王左右,梟敵滅寇,震懾兩軍。嘉魚之戰,手斬敵帥莫仁,帝多之曰:“萬軍斬將,卿有蓋世之勇也。”平南郡之戰,恪鬥破入陳,梟首無計,手斬敵卒五十餘人。江陵之戰,與告凌共力破敵,語在《凌傳》。從徵入蜀,破宣漢、宕渠,降武陽,恪悉有力也。
帝稱王,為後將軍,封昆明侯。帝既出關東征,代告凌留鎮漢中。帝稱尊號,拜益州牧、都督益州諸軍事,將軍如故,邑一千戶。
開陽二年秋,郭孝成以川畔,恪隨聖王與之戰於南鄭,將三千兵為右部。兩軍既交,恪先登入陳,直鄉中軍,奮戟而前,所向皆披靡,孝成不能御。然身被數創,遂歿身於陳。聖王聞,慟哭不能止,幾於昏,久而乃復,曰:“吾早喪父母,長坂又失妻子(注曰:事見《通紀》卷二),血親惟餘明孝,今亦殞,何其悲矣!”帝聞亦甚哀,追恪壯勇侯,後改贈壯勇公,太宗章表舊勳,加贈徵南大將軍,配饗太廟。
恪無子。
史臣曰:輾轉戎馬之際,揚威兩陳之間,摧鋒破敵,奪旗斬將,驍將之所能也。告徵東、管徵南皆戮力於沙場,所向搗破,莫敢爭鋒,開國之重勳,奠基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