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忠武王諱停,字明止,姓劉氏,與高帝同鄉裡。自幼即與高帝、聖王相善,坐同席,寢同床,親如手足兄弟,情好甚密。
梁廢帝崇寧七年,高帝以事有仇於鄉豪桀,欲北走,明王與同行。先是,聖王往雒都求學,時歸,遇於荊南,乃共投郝應。郝應以之為帳下司馬。
四月,義軍攻零陵,帝督攻東門,明王身先士卒,躬對矛戈,將兵先登,入城,戮梁零陵太守,餘軍共進,遂拔,郝應壯之,謂明王曰:“壯士之勇,三軍莫能埒。”以明王為營道令。
隨高帝至嘉魚南,帝分軍兩千五百於明王,使輕裝先進,下嘉魚。梁江夏太守莫仁將兵二萬至,圍嘉魚,連日攻之,明王固城據守,晝夜修備,五日而不下。帝尋帥援軍至城外,雷鼓,燃火,襲之,明王見,自城中擊,仁師大潰,溺死江中者千計,仁為管恪所斬於陳。後從破何衍於華容,敗韓阻於江陵。
八年九月,從帝西鄉入巴蜀,轉戰無沮,頻建功勳。至於宕渠,守將於誠驍勇,兵甚精壯,帝乃使明王督兵圍之。帝既定巴西,還軍攻宕渠,於誠據城而抗,百日方下。薄江州,明王帥銳卒攻城,先登克之,乃取巴郡。餘戰亦皆有力。
十年二月,帝稱王,以明王為左將軍。
十四年春,帝親御兵七萬,以明王為鋒,北圖關中。
明王先軍二萬,徇陳倉,順渭而下,至於武功,復克之,所鄉報捷。帝乃分遣諸將略地,直偪長安,拔之。又使明王東鄉,拔馮翊。
開陽元年正月,帝稱帝於長安,以王為司空,權鎮馮翊。
三月,從帝東出,拔潼關,禽韓豐。帝既圍洛陽,使明王略地於河內。又從帝東拔兗州,每帥虎卒精銳,破敵先登。
三年二月,帝使明王與趙之揚將兵數萬伐青州,明王無備冒進,道為袁善所伏,軍不利,賴趙之揚以免。帝責之,復使王與趙政再伐,為梁所要,王不欲退,趙政縛之而還,以是全軍,歸,帝嘉政曰:“趙政善也。”責王曰:“賢弟統師務以持重為先,衝陳當以勇猛為首,不可惟勇而不重也。”
六年春,以王為明王,邑萬戶,位在諸王之上、聖王之下,以八千歲稱之。
夏,帝以明王、韓豐為左右軍,告凌為前部,親征徐州。度沂,大雨,塗濘,糧不能繼,進退維谷。帝用韓豐計,圍擊敵兵,明王揚戈奮戰,步騎挺進,遂大破賊軍。
洛南之戰,聖王使明王甲兵鬥戰於中道,明王躍馬突進,逕趨中軍,鬥戰而前,所向披靡,郝應為明王所偪,倉促奔逃,棄軍百騎南遁。
十三年夏,聖王伐荊州。使明王偏師四萬徇豫州。王卷甲逕進,拔潁川,略地至於譙縣,與士尚兵遇,明王設伏大破敗之,而沛已為其所有。明王遂分兵收定梁、汝南等郡,與之對壘。
十五年春,帝既混一九州,錄自起義以來前後勳績以明王為荊州牧兼荊州刺史,都督江表諸兵事,襄陽留守,承製都督江表軍政,中書檯令,開府儀同天子,太子太保,加九錫、班劍、獨坐,許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言同旨詔、出入宮禁、號令群臣,諸禮儀與天子同。
特詔明王留洛陽,以其嫡長子榮行荊州事,鎮襄陽。
二十二年五月,帝崩於萬聖宮。太子秘不發喪,詔令明王之國,以備不虞,天下疑之。太宗討不孝,七月,召聖王、明王入洛。使明王軍六萬距太宗於野王,太宗遂禽明王於陳,軍遂降潰。太宗迎之入營,明王羞而不視太宗,太宗親慰之曰:“我以討不孝而舉兵,奉天持義,以是能僥倖勝皇叔,此義之力也,非戰之失也,皇叔勿以掛懷。”明王意遂稍解。
昌武元年正月,以明王為左丞相,位在群官之上,最顯貴榮。
三年六月,左丞相、荊州牧兼荊州刺史、都督江表諸兵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