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走,自然不知道先前所發生的一幕。
他來此和陳明交談一二,之後才前去尋人。
陳明其實對方才的經歷並未放在心上,那李萬青今日之舉,無非是小人得志罷了。
這樣的人胸無城府,反而沒有多大威脅,可這隱藏在背後的權貴就難知了。
那李萬青倒是點醒了自己,他的那句“謝李大人指點”其實並非虛言。
他原本也想留在這繼續讀書,等待合適之機翻身。
只是那人既然敢在天子面前“動刀”,把自己從進士的榜單上割下來,未來更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步入朝堂,手握權柄。
此時,留在京城反倒不安全,悄然隱退才是正途。所謂的“面子”和“屈辱”相較於活下去,根本算不得什麼。
人在梗塞不順時,就容易憶起那些快樂、美好的時光。是時候回到登封,做一閒散舉人安穩度日了。想到這裡,他取出紙筆,給許觀留下一些文字。
直到兩日後,聽到江渚不經意間提起,又回想起陳明當時那張風輕雲淡的樣子,許觀心中頓感不好,來不及多言,便往國子監去了。
可惜已是人去樓空,當職的小吏見他進來,遞給他一封書信,說是陳明所留,昨日那人就離去了。
許觀開啟信箋,看到信中所言:
昔子房於博浪沙一刺聞名天下,然始皇未死,良逃於危難之間。圯上老人深感子房才有餘而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而今吾科考未舉,為眾人所恥笑,受百般曲辱,此非子房見折圯上之老人耶?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吾年尚幼,而心志未苦,筋骨未勞,體膚未餓,此身未乏。故吾得病於前日,未能進食,以餓體膚;三月科考失意,以苦心志;赴此學習,夜以繼日,以勞筋骨;未嘗懈怠,以乏吾身;眾人恥笑,以折吾節。然受書留侯之老人何在?孰為識千里馬之伯樂?
嗚呼!夫子胥匿於蘆草,猶有漁父送食,蘇子謫遊赤壁,尚有友伴鶴訪。而吾憔悴之姿,何人為之悲哉?欲以杜康解憂,則身不行矣;欲告之於故交,則書未可達矣。唯效古人之書憤而消吾愁,故作此篇,以感時傷事。
時明德十八年三月十六日於國子監作
許觀看著陳明所寫之文章,只覺句句悲慼,如杜鵑啼血,猿猴哀鳴。
他慌忙去客棧再覓陳明,路上邊走邊責怪自己:“許觀啊許觀,枉你飽讀聖賢之書,既知陳兄定有冤屈,為何沒有稟明聖上?是要惜身避禍嗎?還是貪戀這狀元之位?伯昭視你為手足,你可視他作兄弟?”。
不出意外,客棧裡也未有陳明的身影。許觀見此,心中一橫,便有了決斷。
寬敞明亮的東宮內殿之中,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地上,映出斑駁的光影。太子姚溫正端坐在書桌前,專注地批示著奏章。他劍眉星目、面容俊朗,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上位者的高貴氣質和威嚴風範。
這時,屬臣王進快步走進殿內,恭敬地行禮後稟報道:“殿下,新科狀元郎許觀求見。”
姚溫聞言,手上動作微微一頓,但並未抬頭,只是淡淡地說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許觀便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進來。他身穿一襲嶄新的官服,身姿挺拔如松,相貌堂堂。
許觀一見到太子,立刻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地,高聲道:“殿下,臣有要事稟報。”
姚溫依舊沒有抬眼,只是嘴角微揚,帶著幾分漫不經心的口吻道:“說吧。”
許觀眼中閃過一絲急切之色,忙不迭地從懷中掏出一張摺紙,小心翼翼地攤開雙手奉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