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遷往大梁。太祖感念王重榮的舊恩,凡是王氏家族的子弟都予以錄用。蔣殷因此歷任內職,逐漸升至宣徽院使。這一系列的升遷不僅體現了他的才能和勤奮,也反映了太祖對他的信任和賞識。
然而,隨著朱友珪的篡位,蔣殷的命運再次發生了轉折。他與庶人朱友珪交好,並在朱友珪篡位後被任命為徐州節度使。然而,乾化四年(公元914年)秋天,末帝派福王朱友璋鎮守徐州,蔣殷自認為自己是朱友珪的黨羽,害怕不被接替,於是堅固壁壘抗拒命令。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末帝權威的挑戰和蔑視。
當時華州節度使王瓚是蔣殷的堂弟,他害怕受到牽連,於是上表說蔣殷本姓蔣,並非王氏之子。這一揭露使得蔣殷的處境更加尷尬和危險。末帝於是下詔剝奪蔣殷的官職爵位,並命他恢復本姓,同時派遣牛存節、劉鄩等人率軍討伐他。
面對朝廷的討伐,蔣殷向淮南求救,楊溥派朱瑾率軍來援。然而,牛存節等人迎擊並擊敗了他們。貞明元年(公元915年)春天,牛存節、劉鄩攻下徐州,蔣殷全族自焚而死。在火中找到他的屍體後,斬首獻上。這一悲慘的結局不僅反映了當時政治的殘酷和無情,也揭示了蔣殷家族的悲慘命運。
最後是張萬進的故事。張萬進是雲州人,最初是本州的小校。他因流亡而投奔幽州,得到了劉守光的優厚待遇,並被任命為副將。這一經歷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到更高層次的政治和軍事鬥爭。
滄州的劉守文因為弟弟劉守光囚禁父親而竊據其位,親自領兵問罪。然而,在雞蘇的戰鬥中,劉守文戰敗。劉守光於是兼併了滄州、景州之地,並命令他的兒子劉繼威主持留守事務。由於劉繼威年幼不能處理政事,張萬進被委以重任,負責所有軍政事務。然而,劉繼威兇惡殘暴像他的父親,曾在張萬進家中淫亂。張萬進憤怒之下殺了他,這一事件成為了張萬進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通鑑》記載: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九月庚子日,張萬進派遣使者上表投降梁朝。辛丑日,任命張萬進為義昌留後。甲辰日,改義昌為順化軍,任命張萬進為節度使。這段傳記雖然簡短,但卻揭示了張萬進在政治鬥爭中的立場和選擇。
然而,張萬進並未因此滿足。他又派遣使者歸附於晉,試圖在兩大勢力之間尋求平衡和利益。然而,這種搖擺不定的外交政策最終給他帶來了災難。不久末帝派遣楊師厚、劉守奇秘密出兵掠奪鎮州、冀州,趁機向東攻打滄州,張萬進乞求投降。然而,這次投降並未能挽救他的命運。
楊師厚上表推薦他為青州節度使,不久又遷為兗州節度使,並賜名張守進。然而,張萬進性格輕浮狡詐,專謀反叛。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冬天,他據城反叛,派遣使者向晉王表示歸順。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末帝權威的再次挑戰和蔑視。
末帝下令剝奪他的官職爵位,並恢復他的本名,同時派遣劉鄩討伐他。晉人由於自身實力有限,無法救援張萬進。貞明五年(公元919年)冬天,張萬進處境危急,小將邢師遇暗中謀劃作為內應,開啟城門迎接朝廷軍隊。於是攻下了城池,張萬進全族被殺。這一悲慘的結局不僅反映了當時政治的殘酷和無情,也揭示了張萬進家族的悲慘命運。
史臣在評論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時指出:雲雷交織、龍蛇起陸的動盪時代,勢力相當者交戰不休,力量衰敗者則先亡。因此,王瑄、朱瑾、時溥等人雖曾一時風光無限,但最終都被梁朝吞併,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特別是朱瑾,他開始以偷襲獲得土地,但最終也因偷襲而亡身。《傳》中所說的“君以此始,必以此終”正是對他命運的準確概括。
王師範則處於衰敗之世,他以興復為計,雖然事情最終沒有成功,但他的忠誠卻值得讚揚。他雖然招致了滅族的災禍,但可以與歷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