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兩國戰爭頻仍,趙國成了秦國東進的絆腳石。秦國要想一統天下,必然要消滅趙國。雖然兩國同宗,但各自的利益使其頻繁交戰,關係愈加惡化。
此後,秦國與趙國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勝數。例如,在閼與之戰中,秦國失利,損失五萬大軍,這一打擊使其東進計劃遭受重大挫折。隨後,秦國因太子和太后先後去世而出現內部動盪,四年間未再對趙國發動戰爭。
最大的戰役之一是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在此役中大敗趙軍,其作戰特點在於善於殲滅戰,以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最終,白起坑殺了投降的四十萬趙軍,這場戰鬥使趙國遭受重創,也使秦趙兩國結下了世仇。
直到今天,秦趙之間仍然如此。
加之秦王嬴政在趙國有著不堪回首的童年,怎麼可能放過趙國?他自然會首先攻打趙國!
儘管這番話是由尉繚提出的,許多大臣都表示贊同,他們紛紛望向嬴政,等待他的決定。
嬴政陷入沉默。
在三國的對比中,魏國似乎成了不必急於進攻的目標。攻佔楚國可以增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斤的土豆和紅薯產量,這一點讓嬴政心動不已。
然而,趙國也是如此重要。
可以說,從秦惠文王開始,秦國首先想要征服的目標就是趙國。
若非趙國從中作梗,大秦早已東擴至東海之濱,又怎會拖延至今?這實在是個艱難的抉擇。
然而,當嬴政望著眼前儲物戒時,忽然頓悟:何須擇一而行?三條戰線同步進發,又有何妨?
奪取韓國,在糧食充沛、春季來臨之際,一舉進攻韓、趙、魏三國,不必急於求成。漸次圖謀,待到秋季土豆紅薯豐收,糧草充裕,再集結大軍,直搗三都,豈不妙哉?
顯然,我先前的想法太侷限了。以如今大秦的強大,三線作戰亦不在話下。有了這些先進武器,數萬人馬即可克一國。思索至此,嬴政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寡人意於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同時在三個方向發起攻勢。既然三國膽敢屯兵邊境威脅我大秦,那我大秦理應還以顏色。屆時,三路大軍將分頭行動,齊攻魏、趙、楚三國。”
“陛下,如此部署,我大秦兵馬恐不足應付。”有人擔憂道。
“丞相勿需過慮,如今情勢不同往日。出兵三國無需大量軍隊,藉助飛行機械鳥及各種武器,數萬人便能攻克城池。何況,寡人並不急於求成,可循序漸進,等到土豆紅薯再度豐收,糧食儲備充足之時,便是我大秦舉兵全面出擊之日。”
到那時,大秦將士戰力倍增,一人敵十,乃至敵百亦是輕而易舉。此情此景,有何畏懼?
眾人聽罷,紛紛醒悟,原來他們仍陷於舊有作戰模式中,被大王一言提醒,頓時豁然開朗。今日大秦非昔比,欲取一國,並不需要龐大的兵力。
“陛下英明!臣支援三路出兵!”“陛下高見!微臣等支援三路進擊!”
嬴政大笑:“好,很好!各位即刻著手製定三線作戰計劃。尚有三四月時間,足以策劃完善。退朝!”
“吾皇 ,臣等告退!”
轉眼間,半個朔月已逝,初冬驟至。咸陽一夜入冬,迎來首場瑞雪。
寒風凜冽,但咸陽城及周邊的百姓家中暖意融融,皆因家家裝有火炕與火爐。
寒冬時節,人們感受著前所未有的溫暖,紛紛感恩趙辰,是他讓百姓在寒冬中享受到暖陽般的關愛。
雪地裡,孩童歡聲笑語,家長臉上掛著樸素而真誠的笑容。前日的報刊登載訊息,最後一批土豆和紅薯豐收,每家明年可得一畝種子。這令他們滿懷希望。
不再擔憂飢餓與嚴寒,百姓心中無比感激。明年豐收後,家中的糧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