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以表謝意!”
胡玲忙站起身向大家躬身施禮。大家紛紛鼓掌。胡玲接過吳少送上的鮮花,臉上綻放出明豔的笑容。花少請她講幾句。胡玲自謙後開言道:
“承蒙各位抬愛,能讓我的幾本拙作入大家的眼。也是想借今日文會,聆聽各方故事,蒐羅創作素材。
如果你的故事詳實動人,我們也可合作寫就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人作者。”
大家聞聽鼓掌歡呼。胡玲果然非同一般女子,懂得人心看得深遠。她的觀點和之前遊園會上擎勝提出的相似,詩文創作並非文人專利,每個人都可將自己的故事融入進去。
染墨對此深表贊同。在那個網路時代,普羅大眾創作的網文小說繁榮暢行便是明證。
胡玲見氣氛已烘托起,便不再謙讓,說自己先拋磚引玉講一故事。還意味深長地朝染墨和擎勝看了看。清嗓開講:
“話說從前有一對年輕人,在郊遊踏青時偶遇,彼此一見傾心。藉著在書畫攤前共賞字畫時,搭訕認識。男子還贈送一把摺扇於她,女子也回贈男子一個香囊。
此後,女子思念心切,每每有出遊或參加廟會時機,都會與男子相約見面。二人情投意合,且恪守規矩。男子為讓女子安心,欲去女子家提親。
,!
只是那女子覺得年歲尚小,又怕爹媽責問,暫不必操之過急。於她而言,此刻熱戀階段的甜言蜜語山盟海誓才是最入耳入心的。”
聽到這裡,座上有人發出唏噓聲。胡玲略頓一下,繼續講道:
“原本也無事,兩情相悅自得其樂。忽有一日,那女子展開男子所送摺扇細看時,發現上面所題詩文中似隱藏端倪。
這上面題字是男子找人按其心跡所寫。初看只是一首詠物言志詩。
詩云,吾從山中來,愛上蘭花草。香氛灑滿徑,蘭花繡錦袍。
女子不知從哪得來的知識,仔細琢磨後認為,這當是一首藏頭詩。首端四字組合起來便是‘吾愛香蘭’。
於是便追問男子香蘭是誰?你和她什麼關係?為何要將她的名字嵌入詩中?男子哭笑不得,說並無此意,只是她這般理解罷了。
那女子卻不依不饒,只道男子有所隱瞞,並非真的愛她。男子以為她是隨意鬧鬧,便不再理辯。可女子從此卻起了疑心,時時無理取鬧。”
講到這裡,聞者都暗暗怨那女子太小心眼無事生非。只是不知後事如何。胡玲接著往下講:
“經過此番折騰,兩人關係略有疏遠。恰在這時,有戶人家上女子家中提親。
那家兒子不成器,女子決然看不上。又不敢在父母面前提及那男子之事,便催促男子也快來提親。
殊不想,那男子經過這段時間接觸,覺得女子並非符合心意之人。故猶豫不決,並找理由拖延。
之後,女子父母看在那家給的彩禮多的份上,應允下這門親事。女子欲哭無淚,又不敢抗拒父母之命。只得期期艾艾嫁過去。錯失原本良好姻緣。
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摺扇誤》。情節並不曲折,只為告誡處於情愛當中的男女,切莫過於任性無端猜疑,否則會使原本的良好願望化為泡影。”
眾人稍默然。而後爆發出叫好聲。既為故事中的道理而感慨,也為胡玲的娓娓道來和才情展現而鼓掌。
染墨心中有同感,卻也揣度胡玲講此故事是否意有所指。抬頭間,正好碰上擎勝投來的深邃目光。那眼神中蘊含的意味,她又怎體會不出來?
:()擎雲之愛:虎少戀上俏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