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的優點都集中起來,完美地避開各自的生理缺陷。腦子隨了封長青,聰明得緊。
把楊姑母喜的不行,一天也離不開大外孫子。反正只有這一個女兒,女婿就是半個兒子。楊姑母乾脆住到封長青的小院去了,那裡離封長青上班的地方近。離聽書樓也近,天天領著女兒,外孫去聽書。天氣好,興致高的時候,也去東市那邊的依依茶樓看戲,喝茶。小日子過得美喲,英王妃都嫉妒。
表哥陳秀,五年前科舉之後就去了洛陽當縣丞,在洛陽圖書館營建上面出了不少力。圖書館建好後,晉王一高興,就跟戶部那邊說,陳縣丞表現優秀,是個人才,要多加重用。
陳秀聽了楊七的建議,首要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良種植方式。其次注意環保,植樹造林,保護水源,減少生活汙染。然後,開拓商路,促進商業發展。在洛陽城四個角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市場。還大力支援楊七的商業街,經晉王特批,允許商業街從卯時到亥時一直營業,不宵禁。
這些措施都有了緩慢地回報,洛陽縣的經濟騰飛了,人口增長了很多。陳秀多次得上司誇讚,又得晉王青眼。今年初,已晉升為河南郡同知了。眼看前途光明,家裡人就看重他的婚事呢,就想娶個名門望族的女子。
上天有成人之美,就有一宗好親事掉到陳秀頭上了。河南蔡家的家主蔡斌有個最小的女兒蔡姬,是家主近五十歲才生的。蔡姬上頭有五個親哥,十四個堂哥。她比最大的侄兒還小十來歲呢,在家裡很是得寵。九個堂姐,都嫁了出去。只她一個還在為婚事籌謀。
蔡家正為蔡姬選婿呢,看了多少人家,都不滿意。新升任的河南郡同知陳秀來拜會蔡家主,請他幫忙讓出一塊地,好讓修的水渠取直些。陳秀長得還不錯,身材修長,面容清秀,文質彬彬的。蔡姬一眼就相中這位年輕的同知大人了,蔡斌夫婦扭不過女兒。
蔡斌著人打聽了陳同知的來歷,說是中興城外開陽書院的學生,因參加第一次科舉,僥倖上了榜。得陛下隆恩,外派洛陽。蔡斌一聽就樂了:“原來是老王的學生,說起來我與王院長可是多年的好友呢。”
又詳細打聽了陳家,陳家家世倒不怎麼顯,陳家是農家大戶,和工部楊侍郎是姻親。不過陳家孩子爭氣,第一屆科舉,就上榜兩人。陳秀是陳家長孫,治下有功,才升了同知。還有堂弟陳幹同屆上榜的,現在調去餘杭當縣令呢,官聲不錯。第二屆科舉,又上榜二人。弟弟陳英現在夷州做泉縣縣令。堂弟陳雄到柳州平縣當縣令呢。陳家一門四進士,一時傳為佳話。雖官職都不是很高,貴在年齡比較小,前途還是光明的。
又聽聞了一件事,陳家雖名聲不顯,實則鉅富。這條件尚可,加上姑娘願意,蔡家就同意把姑娘許給陳秀。
陳家數年來一直種樹,大量賣樹苗。最早種下的那兩批樹木,都已成材。趕上朝廷在城外發現了煤礦,建煤礦需要大量木料,就賣了個極好的價格。發了橫財的陳家,一口氣在洛陽城裡買了同一坊裡緊鄰的十來座大宅子。
這裡插一句,煤炭的好處正是楊七極力向帝后建言的,耐燒,熱量大,價值還不大高。用在冶煉與制磚瓦上比柴木好多了。帝后聽了,就責令全國各地官員,尋找楊七說的那種黑色的石頭,有金屬光澤,能燃燒。還真找到不少,緊著就是各地建造開採處。
因為木柴生意好,陳家趁機就找楊侍郎求合作。楊侍郎自與英王分家後,才體會到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難處。府裡的人口增加了,消耗日大,進項卻沒有增加多少。陳家送上門來的合作,如何不心動。果然如楊七所料,楊侍郎就是個見錢眼開之輩,哪有什麼原則。收到一成的回扣後,數值之大,讓他樂開了花。這會兒,再看陳氏與楊蘊,越看越順眼。
楊蘊也開始顯現出天才來,小小年紀,不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