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燕九年四月二十,小滿,晉王與四路大軍回都城了。南方已定,留下收尾的軍隊,朝廷也派去了接掌政權的官員。都城裡沸騰著,迎接王軍凱旋。楊家年輕的一輩都去街上看熱鬧,也渴望早日見到英王。
楊依依不愛看熱鬧,嫌乎鬧騰。她在家裡盤算著,大伯終於回來了,有很多需要他出面的事就要趕緊寫計劃了。
帝后親自在殿門口迎接,皇帝左邊攜了英王的手,右邊攜了魏王的手,晉王扶著皇后的胳膊。其他將領跟在四人身後,一同進入大殿。皇帝很高興,一個勁地讚揚出征的將士們。
皇帝按慣例給有功將領封賞,功勞最突出的是西路軍統帥楊樹,被封為楚國公,進上柱國,升任尚書右僕射,賞金百錠,錦緞百匹,長子楊玄蔭封為千牛衛中朗將。楊樹跪拜謝恩。
封南路軍統帥魏王為右軍領軍大將軍,進上柱國,賞金百錠,錦緞百匹。魏王也跪地謝恩。其長子楊開蔭封為幷州總管。
皇帝要給東路軍統帥英王加封,英王馬上跪在地上,對著帝后磕了頭。英王啟奏:“臣謝皇上皇后,自跟隨皇上已有三十多年了。如今臣老了,頭髮已經花白。多年征戰,有許多暗傷,一隻腳已經踏進棺材,封賞不封賞的只能心領了。臣的兒子們中,長子楊榮在軍中效力,次子已入仕外任。三子楊荊與五子楊茴在負責印刷廠與圖書館的事,他們都有了事情做,臣也放心。只是還有兩個孩子沒有著落。臣的四子楊蔚在國子監裡讀書,讀的還不錯,臣的幼子楊荃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求皇上給個恩典。”
皇帝心想,正想著這個本家侄兒位高權重,不知如何封賞呢。他自己倒想著拉拔兒子來了,有所求,就不會有外心。想到這裡感嘆道:“朕也是當父親的,你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
皇后也嘆:“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牽著這個,又掛著那個。越想著公平,孩子們就越是不理解。”
皇帝想了想對英王道:“你那幾個孩子都是朕看著出生的,本家論起來要叫朕一聲叔祖父。你既不想要封賞,就廕庇楊家子孫吧。英王長子楊榮隨軍南征,大勝而歸,論功行賞,升任左監門衛中郎將。賞黃金二十錠,白銀五十錠,綵緞十匹。三子楊荊既然負責印刷廠與圖書館的事,就讓他去當秘書少監吧。讓四子楊蔚去宗正寺,先當個寺丞歷練歷練。楊荃先進國子監讀書,加冠後進太常寺學習。”
英王聽了,心滿意足,感動地涕淚橫流,真心實意地給帝后磕頭謝恩。
魏王與楚國公都看了一眼英王,又互相對視一眼。魏王是親王,不提心孩子們的前途,心想英王這老東西,倒是個只想家長裡短的人,光想著封妻廕子呢。楚國公是後悔莫及,早知道,咱也跟皇帝請個人情,把自己幾個幼子提拔上來。
皇帝對其他幾路領軍將帥一一封賞。眾人都跪下謝恩,歡聲如雷。
皇后問晉王:“武兒,你這次南征,大勝歸來,從此南北一統,父皇母后心裡十分高興。我兒想要什麼封賞?直管說。”
晉王道:“父皇母后,兒子是皇子,為自己家打江山是應盡的本份,不需要封賞。如果父皇母后實在要賞,不如讓兒子主持科舉事宜。”
朝中馬上有大臣出來反對,說什麼:“皇上,這萬萬不可,從三皇五帝到現在,一直是察舉制或推舉制。幾千年了都沒有科舉,可見科舉是沒有必要的。又說什麼,亂時全族跟著帝后打江山,血染大地,死傷無數。天下安定了,不封賞這些族人,卻要從寒族和平民中取仕,豈不是寒了跟隨者的心。”
燕文帝聽下面大臣吵成一團,嘆口氣,與皇后對視一眼。皇后道:“眾卿不必吵了,陛下已經想了很久了。你們說的有些道理,但不能阻礙朝廷前進的步伐。科舉勢在必行,具體事宜由晉王負責。”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