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慶大後,李庭逸和古芯羽彷彿踏入了一片知識的浩瀚海洋與科技的神秘殿堂,迅速且全身心地融入了這個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學術環境。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灑遍校園,他們便已迎著晨曦,腳步匆匆地穿梭於各個教學樓和實驗室之間。
李庭逸揹著裝滿專業書籍和膝上型電腦的揹包,眼神中滿是對新一天學習的期待,他對古芯羽說道:“今天的課程肯定又會有很多新的收穫,尤其是那節關於航天器軌道計算的課,我提前預習了一些,感覺很有挑戰性,但也特別有趣。”
古芯羽微笑著回應:“是啊,每一堂課都是我們靠近航天夢想的一步,我也很期待能在課堂上和教授們深入探討那些複雜的原理。”
在航天航空的課堂上,他們如同海綿吸水一般,專注地聆聽教授們講解航天器的設計原理。教授在講臺上用生動的模型和詳細的示意圖展示著航天器的結構佈局,李庭逸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手中的筆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重點,還不時地小聲和古芯羽交流:“你看這個結構的設計,它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是如何精妙地平衡的,真的太神奇了。”
古芯羽也輕聲回答:“嗯,這背後肯定是無數次的實驗和計算才得出的最佳方案,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
當講解到航空發動機的工作機制時,教室裡瀰漫著一種濃厚的學術氛圍,大家都被那複雜而又精密的原理所吸引。
教授深入淺出地解釋著發動機內部的氣流走向和能量轉換過程,古芯羽皺著眉頭思考著,然後對李庭逸說:“這部分的熱力學原理和機械原理結合得太緊密了,不過我覺得如果我們能把之前學的一些基礎理論再深入複習一下,應該能理解得更透徹。”
李庭逸點頭表示贊同:“對,晚上我們就一起再把相關的資料梳理一遍。”而在航天材料的研發應用課程中,他們瞭解到各種新型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效能表現,李庭逸感嘆道:“這些航天材料的研發真的是推動整個航天事業進步的關鍵,我們要是能在這方面有所創新,那對未來的航天器效能提升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實驗室裡,他們更是如魚得水,親自動手操作先進的實驗裝置。
李庭逸熟練地除錯著飛行器模型製作的儀器,一邊操作一邊對古芯羽說:“這個裝置的精度要求很高,我們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任何一點小的誤差都可能影響到模型的最終效能。”
古芯羽在一旁認真地協助,回答道:“我知道,我們先按照實驗步驟一步步來,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製作飛行器模型的過程中,他們反覆測量、切割、組裝,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當進行測試時,他們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模型的飛行姿態和各項資料指標。
一次測試後,古芯羽看著收集到的資料,有些失望地說:“這次的升力資料不太理想,我們得分析一下是哪裡出了問題。”李庭逸冷靜地思考著:“可能是機翼的角度或者是材料的重量分佈不太合理,我們重新檢查一下設計方案,看看能不能找到改進的地方。”於是,他們又投入到緊張的方案分析和修改中。
他們與同學們一起組成了科研小組,這是一個匯聚了各方英才的團隊,每個人都帶著對航天的熱愛和獨特的見解。
在小組討論會上,常常為了一個專案方案的最佳化而爭論不休。一位同學提出了一種新的飛行器氣動佈局設計方案,興奮地介紹著:“我覺得這種佈局可以大大提高飛行器的機動性和穩定性,而且在空氣動力學上有很好的理論依據。”
但李庭逸卻提出了質疑:“雖然理論上可行,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種佈局可能會增加製造的難度和成本,我們需要綜合考慮。”
古芯羽也接著說:“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