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三年(569年)。
正月初八。
建康,中書省。
自平州歸京的(正七品)掃虜將軍馮慎,在中央官署休沐結束後的第一時間,便得到了皇帝的召見。
與皇帝一同來見他的,還有已在都中賦閒良久的司空、三等桂陽公侯安都。
今日的陳伯宗,面上頗有些春風得意的神采。
趁著新年元日的七日休沐,他與沈婺華終於邁出了那最後一步。
自然,那青春男女,濃情蜜意之後,蜜裡調油的日夜操勞,於此處是不可多言的。
不過,只要望見陳伯宗眼角那一縷縈繞不散的春風,便已能窺知此數日中,二人已經歷了怎樣激烈的一番纏綿了。
如此說來,任忠的奏報來得亦正是時候,當那頁文書恰巧在某人的賢者時間被遞上案頭之時,倭國未來的悲慘命運便已然註定了。
屋舍之內。
陳伯宗飲了口青瓷盞中新泡的枸杞茶,回味著其中的清甜,將馮慎喚到案前,道。
“朕有意用侯司空為主帥,徵倭國。”
“朕知馮卿久在任將軍麾下,頗知倭國情形,請為我二人大略說之。”
原本老神在在的侯安都,聞得陳伯宗此語,頓時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他已被朝廷閒置了五年之久,實在沒能想到,此生還能有再次出山的一日。
另一邊的馮慎則在心中對天子不用任忠為帥有些微詞。
畢竟,現今平州有能力反叛的夷人已被剿了十之八九,很快,遼東便要無仗可打了。
而此時朝廷從中央空降大員擔任徵倭主帥,卻不知自己能否繼續得到重用,再建功勳。
他句容馮九,家世雖只尋常鄉民,卻也想封侯啊。
心有他慮,卻也不礙馮慎於皇帝與未來的主帥面前努力表現。
只見他將一幅繪有平、樂二州及倭國形勢的輿圖在案上鋪開,繼而從容道。
“陛下、侯公,自任將軍前歲來任平州,便與徐刺史多遣船隻、畫工、間諜東向,探知倭國地理山川。”
“今此圖已稍具倭國地理形貌,慎將以此略言倭國情形。”
馮慎手指平樂二州東面,後世日本四島的區域,道。
“平州以東,有四大島。”
“南面三島在倭國有名,喚做筑紫洲(今九州島)、淡洲(今四國島)、大倭豐秋津洲(今本州島)。”
“更有一大島在大倭洲東北,倭人不知,為我東航之船工探得。倭人常呼大倭洲東北之蠻夷為蝦夷,臣等以故名其為蝦夷島。”
“而今日倭國之形勢,略如代殷之前周。”
“其王都左右有王畿之土,倭王常置屯倉之官以稅其百姓。”
“而王畿之外,倭人則稱之為國,全倭之境,大略有國六、七十數。”
“其一國之大小,略如江南之一小郡,其一國之首領,恭順倭王者,稱為某國造,僅為臣屬者,稱為某國直、某國臣、某國君。”
“其名稱直者最親,稱君者最疏,略如春秋之內外諸侯。”
“而倭人一國之下,往往又有數縣之轄,其官長稱為縣主,其縣之境略如江南之一小縣。”
“故大略可以我之郡縣,對觀倭人之國縣。”
陳伯宗有些驚訝,按馮慎所言,倭國舉國大略將有二三百縣,便是其縣小民少,人口恐怕亦在百萬以上。
他於是問道。
“馮卿可知,倭王親近之國,數有幾何?民有幾何?”
馮慎以指作筆在倭國三島之間的內海兩岸略為勾畫,道。
“倭王親近之國大略以其王畿倭國(今奈良)為心四面延展。”